第六章
次日,许踔上朝前便准备好了说辞,静待下朝后同尚书告假。
清晨的皇城在薄雾中仍难掩威严。
宣武殿,文武官员分列左右两侧,虽说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上朝,但三品以上方才可进殿议事,其余人员均在殿外候旨,听宣进殿,无诏则在外候着即可,不可进殿。
若单论官职,许踔也是不能进殿议事的,可因着粮草司相对特殊的性质,由兵部和户部共同督管,所以作为粮草司主司的他也成了唯一可进朝堂议事的正四品官员。
今日的宣武殿内一片寂静,端坐在龙椅上的仁帝不发一言,沉沉地睥睨着众人,下面站立着的文武官员也皆噤声,偌大的殿内立着的不像是人,倒像是一尊尊泥塑,众人中唯有昱王神色如常,如常的目空一切。
这一点,也常常被一些朝臣诟病。
但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左右的了他。
要知道当今圣上登基已十余年,偏子嗣稀少,只一女一子,长公主为苏贵妃所出,已到议亲的年龄,还有一子为皇后所出,今年方才十岁,这可不是皇权昌盛的征兆啊。
而昱亲子嗣强干,且才干容貌品性皆非俗流,嫡长子宁长洵,他年不过二十一二,却已入朝为官,门下士人不在少数,嫡二公子宁长由也已十九,其诗文流传甚广,京城内高门贵女多有仰慕其才华者。
“昨日朕收到了徐将军的奏折,近日来,边关匪徒又有冒起之势,军备之需及战略之方需派遣一名领将前往例行巡查,事情紧急,可有人自荐?”仁帝终于开口说道。
仁帝说罢,目光轻扫了一番,殿内众人仍旧埋着头听音,无人应答。
仁帝看向兵部尚书陈询,和颜道:“兵部可有举荐之人呐?”
陈询闻言立刻出列,搬出了一套早已准备妥帖的推辞,做为难状道:“回陛下,事关边关巡务,兹事体大,老臣刚想着自请去查看,但又念及兵部事务繁多,兀自请命去了,怕是不妥。”
“自是不妥,你统管兵部,怎可开口言请命之事,天大的笑话,诺大的兵部,朕叫你举荐一人,你却是一个也说不上来,自是你无能!”仁帝的话已然带着些愠怒的意味了。
“老臣不敢,老臣想着此事事关重大,务必要择一可靠且有实才之人前去才妥!”
“不敢?我看近来是没有你们兵部不敢的事!”
仁帝说完不动声色地轻瞥了一眼站在众臣前面的昱王。
陈询连忙跪下,再次行礼道:“陛下息怒,容老臣些时日好好筛选一番。”
虽表面上惶恐至极,可他内心倒觉得松了一口气,如今朝中臣子大多依附于昱王,近些日子,昱王也有意开始染指兵部,所以有些事他是能推便推,能拖便拖,谁也不得罪对他来说是最优解。想来如今正值用人之际,看在自己是两朝重臣的面上,仁帝也是不会随意贬谪的。
此时,站在第二排的武将里忽的站出一人,神色凌厉,与其黯然的身姿极其不符:“老臣愿带人前往。”
昱王看着出列之人,脸上尽是不屑。
“贺将军,瓜州路途尚远。”仁帝看着眼前的镇远将军贺松满眼皆是心疼。
“老臣虽老矣,可在军中历练多年,此番前去只是例行巡查,想来不会误事,老臣自请前去。”镇远将军贺松语气坚决。
昱王好似乏了般,松了松肩膀,这一微小的动作被等待指示的人看了去便立刻会意。
“朝中武将不乏年壮者,贺将军年纪大了,不服老也是不行的,再说了边关苦远贺将军还是不要伤了身体,您看这薛侯就是太过操劳,近些日子已然告假养病了,您就应同顺安侯一般,多多休养才是,况且贺将军战功显赫,此番前去实在有些大材小用。”说这话的是吏部参知吴大人,也是年下刚刚擢升的新任参知。
仁帝听到这话心中很是不悦,贺将军马上征战的时候,这些人不过还躲在背后审度时势,现在竟找了个由头出言不敬,他清了清嗓子,略带训斥的语气道:“吴大人所言甚是,此番前往不过是例行查看军情军需,贺将军战功赫赫,为此前去岂不大材小用了,吏部素来查看严谨,倒是可随壮年将军前往,也可了解边关事宜,这样才能多替朕考察考察官员,沿途数日,或许还能发现隐藏在乡野的能人异士,这实在是大功一件,吴参知可有意前往啊?”
朝廷上下都知,仁帝与顺安侯及镇远将军都渊源颇深,吴参知今日的话怕是开罪了圣上也难说,可昱王势大,既已有所示意,他不出来说这话也不成啊。
吴参知心中忐忑,额头上瞬时冒出豆大的汗珠,胆颤着回道:“圣上所言极是,是臣疏忽了,臣是担忧将军身体,并无旁的意思。”
吴参知也是为难,想说个软话也不敢说的太过,生怕再多说些会惹得昱王不满意。
“吴大人,贺将军乃我朝功臣,岂容你置喙,况且这军需大事,贺将军有心前往,臣等应当心生敬佩才是,你这般说来,岂不是泼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