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八章 闹乌龙
的。 像把这半年来从海外买下来的青铜器和难以再自行保存的书册、画册、字画再次捐赠给国家,就是宁卫民偷不了懒,无法拖延的一件大事。 照规矩,还没回来前,这件事还是得借助咱们的驻日大使馆跟国内这边联系。 所以当他回来后,还是数天之内,文物局就迫不及待主动催促相邀了。 由于双方已经打过一回交道了,彼此已经知根知底,心有默契。 这次文物局就没大张旗鼓的安排记者,也没有劳师动众准备什么颁奖典礼,只派了一辆小车来接人,以此表示礼遇。 宁卫民也没见外,为方便起见,他就穿着一身舒服、简单的衣服,直接用拉杆箱把要捐出去的东西给文物局送过去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市文物局那边的负责人,看他如普通人一样的平常样子。 和他春节时西服大衣,皮鞋领带,假洋鬼子般的模样大不一样,居然也误会他落魄了。 再一对比他送来的那些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估摸他收购的代价,起码也得值好几万人民币。 负责接待的干部那是无限感慨,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啊,当场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然后就是死死握着宁卫民的手一再致谢,并且诚心诚意地问他用不用文物局为他做点什么。 这一下可好,当场都给宁卫民都整懵圈了。 他还真没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特殊的,能把对方给高兴成这样。 后来说来说去,又说了老半天,这事儿双方才好不容易都弄明白了。 敢情文物局这边还以为宁卫民他为国家赎买文物,累得自己倾家荡产了呢。 就这乌龙闹得吧,这天之后,宁卫民每每想起来就会忍俊不禁。 不过话说回来,闹出这么一档子笑话还是比没有强。 因为宁卫民既又不要名,又不要奖励,考量到他的商人身份,文物局终究是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让个人为国家这么破费实在过意不去。 随后竟然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酬谢他。 经过现场商议,现场的几位负责人居然一致决定,要把琉璃厂还没有安排好归属的几套店面房分给宁卫民一套使用。 租房合同可以签个十五年的,甚至还免租,由他随便去做什么买卖。 也就算是酬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谢他促成海外文物回流之功了。 那可是琉璃厂啊,连海外知名的文化商业街, 又是这年头京城唯一文化产业聚集之地,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尤其在条街还刚刚经过改造,店面房全是由国家规划的。 公家单位想申请一间铺面当门市都难,就别说私人了。 像这样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到宁卫民这儿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宁卫民当然很高兴,肯定不会犯傻到谢绝,再往外推的。 于是他也没客气,爽快地从文物局标号的图纸里挑了一套使用面积差不多二百来平米门面房。 这家店面,具体位置虽然不是主干道上临街,但也不错了。 因为正好对着容宝斋的正门。 也就是说,宁卫民这小子从此要和容宝斋做邻居了。 从今往后,从容宝斋出来进去的人都会一眼看到他在对面的店面。 容宝斋是什么样的名气? 那往来的都是什么层次的客人? 那想想就美啊,这还不够他满怀期待,神气活现的? 说句大实话,连那店面能干点什么他都心里想好了。 和他合作的那些京城工艺厂的厂家,都缺少一个对外展示精品的门市部。 那些美院的师生们,也需要一个窗口售卖自己的作品。 正好他可以用这店面来做这样的事儿。 就在琉璃厂这个外国人云集的文化商业街区,他也插根自己的旗帜,在扩大外汇收入的同时,还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这又有多么的好呢? 当然了,开店是开店,他来开店肯定不能像大多数人那么死心眼,说卖东西就是摆柜台卖东西。 想要买卖好,那就得巧妙点。 所以见琉璃厂就没有一家经营餐饮的店铺,他便打算兼营卖咖啡和茶水,给客人提供个歇脚的地方方。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开用惠文堂书店的名义在京城开个分号好了。 名字是叫做书店,但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