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勾心斗角
当下之局势,可说既是危急,又十分微妙。 吐蕃意欲趁着大唐举国东征、关中空虚之时动摇大唐国本,却不敢直接与大唐开战,无法承受一旦两国开战贸易断绝之后的损失大唐明知吐蕃暗中怂恿吐谷浑反叛,却无力同时应对两国之联军,只能对吐蕃这支幕后黑手示弱不见,克制隐忍。 至于禄东赞所言的证据……两国之间,唯有利益权衡,若是死了心开战,哪里需要什么确凿之证据? 随意网罗、构陷一些,形成一种名义上的正确,可以引导舆论也就是了…… 所以大唐与吐蕃之间,既恨不得将对方一朝覆灭,又不得不收敛隐忍,静待时机。 而房俊与禄东赞这一番唇枪舌剑,也将双方的底线都公开明示。 大唐不会追究吐蕃挑唆吐谷浑反叛之责任,但是吐蕃不能参预进吐谷浑的反叛之中,否则大唐宁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亦要悍然同吐蕃开战,并且第一时间切断与吐蕃之贸易,导致吐蕃国内的青稞酒卖不出,粮食也进不去。 青稞酒早就成为吐蕃贵族敛取财富的摇钱树,一旦两国开战导致青稞酒滞销,那些个贵族们必定群起反对,松赞干布若是不能予以妥善解决,搞不好就会引发一场内战,多年来励精图治构建的大好局面一朝尽丧,甚至导致吐蕃重回以往部落联盟时代,国力骤降,再不复与大唐争锋之实力。 而粮食被大唐掐断,更会使得吐蕃陷入动荡,民不聊生。 李承乾忽然觉得因为吐谷浑反叛带来的阴霾消除了不少,吐谷浑固然强横,可若是没有吐蕃全力支持,右屯卫未必不可一战。 毕竟房俊乃是年青一代当中屈指可数的“常胜将军”,右屯卫更是大唐军队当中对于火器之应用最为精通的一支,又是采取守势,未必便如朝野上下猜测的那般“向死而生”。 喝了口茶水,李承乾笑道:“吐蕃与大唐今年来固然彼此有些误会,亦曾刀兵相见,但正所谓唇齿相依,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总体来讲,两国都能够有所克制,努力谋求共赢之支点,避免战争,力争本国之百姓安定富庶。为此,父皇与贵国赞普都做了极大之努力,大相亦功不可没。作为天下有数的两大强国,一旦大唐与吐蕃开战,所带来的损害是谁都无法承受的,谁打得过谁且不说,会让那些心怀龌蹉、蠢蠢欲动的别国渔翁得利。大相返回逻些城的时候,还请将孤的诚挚问候带给赞普,惟愿两国和平永久,世代交好。” 这也是展示大唐的态度,你们私底下那些个龌蹉的手段咱不予计较,但若是还有下次,那就开战。 当真打起来,谁胜谁负暂且抛开,必将对两国造成不可弥补之损伤,大唐固然无法承受,难道吐蕃就承受得了? 相比于大唐,吐蕃国内的局势更加凶险莫测,稍有不慎,那些个依附于松赞干布的部落贵族们就有可能发起反抗,反噬一口,将整个高原都拖入战乱之中,使得松赞干布的统治陷入危机。 禄东赞脸色很是难看,他前来大唐固然是因为不愿两国在这个时候开战,故而进行一番努力。但是却也绝对不愿让大唐占据气势上的先机,形成对吐蕃的战略优势。 但是房俊胡闹一般的作为,却使得他陷入被动。 只得说道:“殿下所言正是,赞普对大唐景仰崇慕,所以当初才会求娶大唐公主,欲将两国结为秦晋之好,和平相处,止息干戈。至于吐谷浑之反叛,老朽亦将赞普苛责之言带去,但是吐谷浑可汗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着实可恨!若大唐应对吐谷浑之反叛力有未逮,吐蕃可出兵相助!” 李承乾微笑颔首道:“多谢大相,不过区区吐谷浑,如何挡得住大唐的虎贲?无需贵国操心了。” 倒不是他不愿请外援,而是明知禄东赞这话也就只是说说而已。 当真请求吐蕃出兵协助,想必吐蕃并不会拒绝,但是出兵不代表就会帮着大唐攻打吐谷浑,陈兵一侧坐山观虎斗,这几乎是肯定的。甚至吐蕃可能已经与吐谷浑达成协议,出兵助其看守牙账,免被其余势力趁虚而入,损及根本,以便使得吐谷浑能够一心一意的与大唐作战,带给大唐更为沉重的打击。 而且吐蕃岂肯白白出兵?必然要求大唐给予一定的补偿或者支援,到时候吐蕃拿了钱却不办事儿,李承乾才不愿当这个冤大头…… 禄东赞有些可惜,这可是一个占便宜的好机会,李承乾却不上当。 不过面色这会儿也好了许多,瞥了房俊一眼,道:“伏顺如今年迈,已经没几天好活,吐谷浑之大权尽皆操于其子诺曷钵之手。想必等到吐谷浑竖起反旗出征之时,伏顺会将吐谷浑可汗之位传给诺曷钵,以之提振士气。诺曷钵正值壮年,骁勇善战,气势正盛,大唐还需多做提放,切勿轻敌。” 这是好话,看似提醒大唐,实则就是废话。 如今大唐只能抽调半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