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
大晏年年侵扰周遭州县便也罢了,为官的又不作为——既不奏闻,也不组织防御反击。百姓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日日龟缩在家里。可近两年大晏军变本加厉,有三两次都进犯到这里了。”
“后来是徐括任总兵之后才稍微平稳安定了一些。”
姬宁稍显疑惑:“那为何赵大人如今还在,他不是闹着要走吗??”
“老夫也感到奇怪,徐大人一来,赵大人便再也没说过请辞。”翁泗面上有些迟疑,似乎有什么顾虑:“以往的大人们包括带我来北境的于世章,就任之时,身边至少都带着上百的兵士,只有这徐括甚是反常,只带了寥寥数人。
但是他身上的调令与京城下的调令又对应的上,圣旨也是有的,时间上也吻合。”
姬宁听出来了问题之处:“难道诸位大人们就没有怀疑过徐括是取而代之吗?”
翁老并不惊讶他问出这个问题,长叹了一口气:“即便怀疑又怎么样呢?北境已经这样了,还能又坏到那里去呢?再说徐括应该是有亲戚在大晏当官的,他来了之后进犯也没那么夸张了。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了想,姬宁还是决定如实相告:“其实我们在大漠之上发现了七十八俱尸体,从尸体当中我们发现了这个。”
他将那枚行军令拿了出来,又将自己的那块拿出来放在桌上,“我们进行过比对,是真的。这说明什么?”
翁泗没作声。
“既然行军令是真的,那么徐括和赵居安中有一人身份就必定有问题。先生,您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一早就察觉到了这个徐括不对劲?”
过了许久,翁泗才闷声回道:“我怀疑他可能是大晏的人。他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大晏七皇子手下猛将聂九锋。”
姬宁猛地一推桌案站了起来:“什么?”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大了,缓下声音问道:“你可有实证?”
“他极度嗜甜,可我们大夏饮食都是以咸辣为主。他作礼时习惯于左手朝上,而我们正好相反。况且,他对我们的各项节日庆典似乎也是不屑一顾的感觉。”
翁泗又接着回忆道:“关于他是聂九锋这一点我倒没有实证,我只知道聂九锋一直在秘密看管着一名少年。
而我们又恰好在他府上见过一个外形极为相符的孩子,当时我们都曾经怀疑那少年是他的禁裔,可观他却对待他很是小心,不曾怠慢。”
“少年?”姬宁脑子里飞快闪过一个人影:“那人是不是眉弓很高?相貌很是俊秀?身量还没完全张开?”
“世子见过?”
姬宁此时倒是不敢确定了,只因他观那日徐括当时对那少年的态度——实在不符合翁泗所说的“小心”一说。
可他实在不愿放弃这个线索,于是道:“劳烦先生再与我仔细说说这少年的样貌。”
于是翁泗又细细描绘了一遍。
“怎么样?是他吗?”
“按您的描述看来,应该是。不过我也只是看到了侧脸,可是当时他正将人拖着,态度很是不恭,这与你说的不符啊?还有我与妹妹都觉得那少年很是面熟,只是想不起来以前在哪里见过。”
“面熟?”
眼见着话题扯远了,姬宁赶紧又道:“那先生这些事为何之前不说呢?
“老夫要跟谁去说呢?徐括他自己就是总兵!我是谋士,许多人皆信服于我不假,可是我手中没有实权,我…我…有心无力啊!”
两人一时无话。
“不不不,不对,”姬宁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那七十八个人不是下派的将领!徐括也不是!皇叔至始至终就只收到过两封关于北境的上书,下派的官员也只有两人,第一个是赵大人,第二次便是我了,那怎么会……”
那徐括和那七十八俱尸体,还有那个真行军令又作何解释?
二人对视一眼,皆是满脸凝重的模样,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唯一的可能性,不禁打了个寒颤——假传圣旨。
是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可是为何要假传圣旨?徐括真实身份究竟是谁呢?那七十八俱尸体又会是什么身份?
姬宁脑中一片乱麻,环顾了一下四周。
窗外不知不觉已经变得暗沉沉,漆黑的北境像一只蛰伏的巨兽,不知什么时候会跳出来咬你一口。
北境,实在太静了。静的可怕。
他们面临的对手也太可怕,更可怕的是--此时的他们对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在明,而敌人在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