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山雨欲来25
蔡邕印,蔡邕印完荀爽印,俩老爷子像孩童般玩得不亦乐乎。在旁立侍的学子们看得分外眼馋,但无人敢提出尝试的请求。 诸葛亮疯狂给吕昭使眼色卖萌,吕昭失笑,暗暗给他比了个“好”的手势,答应等人都走了以后让他来过一把瘾。 全部雕版都被印刷了一遍,没发现任何问题,已经可以宣布成功了。 蔡邕捧着薄薄一叠纸,不住地翻看,叹道:“重量轻多了,但是不如竹简方便保存。” 这些经过改良的纸张是如此柔软轻薄,人拈起时都会不自觉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就扯破了。 “我再上一道工序,上完之后保证您带着特别轻松。”吕昭狡黠地眨眨眼睛。她从蔡邕手中接过纸,将其排列对齐,又取了两张同样大小、但质地粗糙坚硬的纸张放在最前和最后做封面。整理完毕后,吕昭使用工具在书籍右侧打了一排整齐的孔,把搓好的细麻绳穿进去,捆绑固定。 至此,一本线装书就制作完成了。 “此乃吾之传家宝也。”蔡邕当场宣布。 “……我也有份啊!”荀爽不满道。 吕昭生怕接下来会出现俩老爷子因为抢一本书而争论起来的魔幻场景,赶忙劝道:“二位稍后片刻,容我再印一本!” 荀爽“哼”了一声,“老夫自己来。” * 蔡邕和荀爽的学生们将雕版书一事不断传播,很快在宛城引起了轰动。吕昭趁机以怡然居为招牌,创办了怡然书院,为日后开设正规官学做铺垫,又下设怡然书局,专门负责书籍的出版、贩卖和借阅,兼职卖纸张、毛笔、墨和竹简等学习用的文具。 怡然书局最开始上架了五十本纸质版的《周易》,价格暂定为一百钱。吕昭本以为卖不出去多少本,没想到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了,没买到的士子们捶足顿胸,急得围在书局门口不愿离去,还有当场大哭起来的,看得吕昭目瞪口呆,赶紧吩咐仆从们加印。 看来有钱人还是多啊。她在心里默默地感慨道。 物价正常的情况下,一石米大概能卖二百二十钱到四百钱,是一位士兵十六、七天的口粮。 如此换算,书籍的价格仍有些高,但已经是普通百姓咬咬牙能够到的价格了。这个时代读书人需要阅读的书籍并不多,来回就几本,攒个几年怎么也能买全了。 舍不得一次性花太多的钱,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借阅。借阅只能在书局内的阅读室进行,不可以把书带走,但能使用纸张、竹简和笔墨将内容抄写下来。抄书工具支持自带,也可从书局处购买,每人每天限购一定额度,价格比外面卖的要低廉许多。 其实于吕昭而言,这些定价都是在赔大本赚吆喝,但她从未指望卖书盈利,也从未把这个当成是生意,如果造纸技术还能进一步突破,她还可以把价格继续往下压。 吕昭推广纸质书籍的目标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广开民智,进一步提高民众识字率,培养更多的人才,一点点打破世家对知识以及官场的垄断。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持续投入的钱财难以估量。 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相信她一定能看到回报。 听了吕昭的决定,蔡邕和荀爽默然。半晌后荀爽长叹道:“君侯此举,可称圣人矣。” “……您别这么夸我。”吕昭难得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白皙的脸颊涨得通红,差点儿当场跳起来跑路,被蔡琰笑着按住了肩膀。 “不能让您一个人出钱,”蔡邕道,“老夫还有一些家产——” “这如何使得!”吕昭赶紧拒绝,“您提供了篆刻的蓝本,已经是帮了大忙了,按理说我还得付您版权费呢!” 蔡家人丁稀薄,就剩了蔡邕和蔡琰两人,又远离故土,哪还有多余的钱财,怕不是只剩下蔡邕的棺材本和蔡琰的嫁妆了。如果这钱都敢要,那她以后也别做人了。 “蔡公撰写蓝本,出钱的事就交给老夫吧。”荀爽慢条斯理地顺着胡须,笑着调侃道,“这份美名,怎能令君侯一人独享?” 荀家家大业大,有的是钱,薅他家的羊毛,吕昭一点儿不心虚,象征性地推拒一番后就答应了。 二位老爷子决定等过完年,再开课时,便将教学地点搬去怡然书局,正好书局里有宽敞明亮的读书室,完全能盛得下他们,也顺便给吕昭做做宣传。 对此吕昭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光有《周易》显然不够,吕昭又向工匠们下单了其余四经,按照《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的顺序雕刻,《诗经》的交货时间暂定在明年二月初,叮嘱他们千万不要着急,先好好过完这个年再说。 蔡邕和荀爽来了兴致,俩人都会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