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傍晚时分,容宁开始准备晚餐,以前她很难想象自己会是围着灶台转的人,看到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特别恐慌,拼命远离,没想到如今竟安然的过起了这样的生活,做一餐等一人。
冬季天黑的早,落地窗外是繁华的街道和璀璨的灯光,窗内是平凡的烟火人家,她穿着深灰色毛衣,
黑色半身裙,系着围裙,长发随意绾在脑后,额前散着几缕,见到他立刻弯了嘴角,声音轻柔:“回来了。”
柳毅进门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在她的浅笑中烟消云散。他放下电脑包,换了鞋进来,像往常一样从身后环住她的腰,用下巴去蹭她的脖子,容宁痒的躲开:“别闹。“
柳毅很享受抱着她的感觉,粘着她,闭着眼随她一起移步,容宁主动说起:”今天钟点工来过了。”
“我知道。”
“没问我是谁。” 她的语气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看来今天心情不错,柳毅嘴角上扬,嗯了一声:“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说的无辜,柳毅心里笑——有时候她还真是会吊他胃口。
“你为什么不想结婚?”柳毅问。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不想结婚的念头呢?十八岁还是二十三岁,又或是再往前。
小学六年级,她在房间里听着隔壁爸妈和弟弟的欢声笑语,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外人,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泪,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她懵懂的认知中,感受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含义。最后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那些年刺伤妈妈的话是真心觉得的她克扣了自己,还是故意为之。
她见过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操持家庭,见过周围大多数农村妇女麻木的脸庞和计较的模样,她们是婚姻里的牺牲者。
在她的认知里,婚姻是不幸的,就像是一个牢笼,束缚着两个自由的灵魂。
学生时代的她高举单身快乐的旗帜,努力宣扬不结婚的理念,来证明自己不是随大流的人,当时的她还不知道那就是逃避。
朋友说:“他们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这个不一样的时代,分手离婚成为常态,从一而终的感情可望而不可求,为他生儿育女,面对一地鸡毛,还要满世界的灭小三,想想都累,哪有一个人来的自在。
爸爸说:“这是自私,害怕承担责任。”那就是吧,她第一次庆幸自己是个女孩,不必承担传宗接代的任务。
后来,外公和爷爷相继去世,舅舅们的无能,叔叔家的自私,让她感受到人性的黑暗,对婚姻残存的最后一点点憧憬被碾的稀碎,家庭——她承受不来。
面对同样悲伤的父母,她没法诉说,悲伤的同时,承担着赚钱与自考的压力,远离古都,那个让她觉得生活艰难的地方。
再回古都,人情世故,周到妥帖,买了东西,去看外婆和奶奶,见到每一个熟悉的面孔都礼貌的打招呼。
奶奶做事依旧刻薄无情,对小叔家的偏心程度难以想象,她被气的直流泪,第一次冲爸爸发了火,噎的爸爸哑口无言;和外婆亲些,买的东西本就厚重,结果从两位舅舅到表姐们的孩子,外婆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个买什么那个买什么,舅妈依旧絮絮叨叨了许多乱七八糟的家务事,抱怨日子过不下去。
每个人都在对她诉说着自己的不易,却没有人问过她,你累不累?那是第一次,她对生活有种深深地无力感。
那一年,是朋友大学毕业第一年,说她怎么平时回家像是嫁出去的女儿拜年一样,而她从十八岁独立赚钱就开始这样做了,那一刻,她真心希望地球毁灭吧。
如果大家刻薄一些对她,她也不至于如此煎熬。妈妈三天两头的嘘寒问暖,爸爸从来言语平和,亲戚们见面就是夸奖,大家都说女孩子一个人孤身在外,无依无靠,好似多么可怜似的,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漂泊带给她心安,回家才会让她觉得人生艰难,她表面笑着寒暄,内心全是快别说了。
而结婚,是两个两个家庭的结合,是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家庭于她而言从来都不是避风港,倒像是束缚,远走的那些年,是她最自由自在的日子。
“不是有人说了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容宁又拿出那副冷漠淡然的态度,将心中的波涛化作眼底散不开忧伤。
“……那我们谈一辈子恋爱也挺好的。”
一夜的翻云覆雨,容宁疲惫的连手指头都不想动,男人吃饱饕足没有立刻抽身离去,拂去她脸上被汗水浸湿的头发,亲亲她的额头,静静的抱着她:“那天为什么哭?”
容宁几乎要睡过去了,轻声嘟囔了句:“哪天?”她哭的太多,不清楚他指的哪一天。
“第一次,在床上的时候。”他想了很久,想不出来,但她绝不是因为痛才哭的。
第一次,三个字刺痛了她,对于他来说,一个星期前才是他们的第一次,容宁说:“忘了……我想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