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
“您知道?”姜茹没想到她竟然一口说出自己的食摊,这地方不大,各种各样的食摊大约三十来个,要记住某个人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她只摆早上那一小会,到了下午就收摊了。
“嗐,这里都传遍了,说那火热的冰粉摊子做主的是个小姑娘。”小姑娘貌似还和衙门有点关系,后面那句话大娘没有说出来,这都是他们私下谈论的。
这样一说,姜茹倒是好理解了,据她看到的情况,一般在这里做生意的都是些年纪比较大的,像她这个年纪的很少,即便是有,也只是打打下手,并不主事。
“小娘子想怎么合作呢?”大娘问道,听说这小娘子做吃食很有一手,若是能搭上这条线,说不定能多卖点。
“因着明天才正式营业,到时候,您就先送十个过去,若是不够,我再叫人提前来说,我那边卖完了之后再来跟您结账,如果只消耗了十个,我们还是按照每个四文钱算,要是二十个,您就给少十文,三十个您就给少二十文,这样可以吗?”姜茹说道。
她又不指着这馍馍赚钱,单纯是为了吸引顾客,城中还有不少做苦力活的人,他们可不是单单喝上一碗胡辣汤就能饱的人,还得有主食扛饿,所以这才找上门说要合作。
大娘拉着大爷去了一旁嘀嘀咕咕地商量,姜茹这个办法最大好处就是不担心他们做多了又卖不出去的情况。
姜茹也是考虑到这点,才这么提议,她一没馍馍的销量,二没年纪能镇场,拿什么说服别人呢,只能展现最大的诚意。
两人商量了一阵之后,同意了姜茹的提议,不过要去衙门里面立个字据。
立字据这件事,姜茹恨不得举双手同意,或许是因为现代人,深受契约精神影响,她希望所有的合作建立在白纸黑字之上。
去的路上,姜茹还了解到这家人的一些情况,大爷姓胡,两人可称之为胡大爷胡大娘,家中有两子,已分家,现在跟着老二居住,出来摆摊,就是为了挣点体己钱。
分家这点就很奇怪,古代人都是父母在,不分家。王氏那么能闹腾,提出分家也是在姜家两老过世之后,这胡家就两子,父母也健在,为何还要分开?
不过这属于人家的私事,姜茹也不好打听来着,她只管把这个生意做好。
殊不知,她这个行为为将来的生意埋下了一个隐藏的祸患。
去衙门立这种字据还是要找王仲,王仲一见她就打趣,“这次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姜茹无语,心里翻着白眼,根本就不想接这个话,面上倒是不显,笑眯眯道:“食摊上了新品,王大人什么时候赏脸去尝尝呗。”
后面跟着的大娘大爷对视一眼后,这下可是坐实了,小娘子果然和衙门是有关系的。
“最近忙了些,等过两天我就去。”王仲笑着说道,县令让现在开始整理这一年户籍变更、田产变更情况,免得拖到年底忙不过来,这镇说小也不小,下面还有七八个村子,可非一日之功。
“那就恭候大人了。”姜茹客套一番之后,又说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
王仲听过,随手拈来一张纸,将条约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又当面念上一遍,便叫双方签字按手印了。
“你这字有长进了。”王仲拿着字据端详了两眼,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姜茹写出来的字,当时觉得真是好好的小娘子偏偏握了只笔,现如今的字迹倒是好看了许多。
“谢大人夸奖。”姜茹眉眼弯弯,不枉费她每天晚上练的一张大字。
大爷大娘不会写字,便由王仲写上名字后,按了手印。
除了立字据,姜茹还将摊子续租了一个月,胡辣汤的销路看起来不错,就先做着吧。
出了衙门,姜茹便道:“明日一早还请两位先送十个馍馍过来。”
“小娘子那儿应该没有装馍馍的东西吧,我一并拿过去。”胡大娘显然考虑得更为周全些。
姜茹这才想起来,刚出炉的馍馍是要用小被子盖着,不然一会又冷又干又硬,赶紧道谢。
回到摊子上的时候,姜茹看到李奎在食摊等着,“您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去了城门口,赶车的大哥让小的来此处找您。”李奎说道,他去了城门口才知道姜小娘子在这里支了食摊,没想到东西已经卖光了,明天可是要找个机会来捧场。
姜茹之前就和王掌柜交代过,要是有什么事情找她,就去城门口找去五塘村的牛车带话,她大胆猜测,应该是和红颜茶有关。
果然,李奎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说道:“姜小娘子,掌柜的让我来问问,红颜茶还有多少。”
“卖光了?”姜茹好奇地问道。
李奎点点头。
这也太快了吧,不就三天?想想花容茶才上市的时候,她又觉得也不算是惊人,“你们要多少?”
李奎比了个十。
这就是要一百包,姜茹想想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