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理由
心。
反正提醒都提醒过了,他能做的也就到这地步了,还能记挂什么?
把握不住这次机会,他阿玛失了宠,就只能等他长大以后负重前行了。
索性胤禩手段不差,出手的时机也选得准,第二天,皇帝在畅春园开朝会,又说起举奏太子的事。
有资格举奏的大臣们早就将奏折呈上去了。康熙并不细看他们里头花团锦簇的文字,只依据奏折保举的对象分类。
保举皇太子的奏折堆起来好大一摞,看着没前些日子不停请求复立太子的奏疏高,但想想皇帝都拿过左副都御史杀鸡儆猴,还能有这般声势,着实不容易。
支持其余皇子的奏疏也高高低低地摆在御案上,三阿哥最高,接着是八阿哥,其余几个阿哥也有支持者,主打的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康熙分完类,又看完支持其他儿子的奏疏都是谁上的,倒不是太生气。
虽有只凭喜好与亲近程度便要肆意择立储君的荒唐人,但多数人都是诚心实意为大清江山着想。况且老三、老八自己确实偏宠几分,外头那些好揣摩圣意之人,发狠压宝也是有的。
好在朝中多数人都眼明心亮,晓得胤礽才是自己悉心培养了多年的储君,知晓为君分忧、再请复立太子。
皇上心里满意,面上却不显出来,只召集了一干大臣开朝会。
这日开的是午朝,康熙皇帝就没想开多久,议完事便让臣子们用饭去。
众臣保举的新太子仍是胤礽,皇帝心中高兴。他从前对胤礽的悉心栽培、几多偏袒,都是为了家国社稷。他亲自抚养的爱子胤礽是个合格的储君,犯的错误也都是阴差阳错,总算臣子们眼睛雪亮,知晓谁做太子更好。
心中虽是如此想,康熙面上却没显露出来。
这世上哪有被废黜以后又复立的太子啊!自己金口玉言,听凭臣子保奏,如今恰好可以顺水推舟复立胤礽。可若是应允得太快,让这些臣子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妄想,以为能一步步恢复从前八旗议事的传统,岂不弄巧成拙?
自己的皇子们到底和自己是一条心,都举奏了他们的二哥复立。要不怎么说亲兄弟没有隔夜仇呢?
就是那些保举他们的人究竟为何,得好好问问。不能让这些人带累了阿哥们之间的感情。
“朕让伊等议立太子,无论哪个阿哥都使得。呈上来的奏折上,也将朕的阿哥夸得天花乱坠。只是……鄂伦岱,你为何保举八阿哥为太子?”
胤禩本就吊着一颗心,猛然听见康熙点了鄂伦岱的名,一激灵,身上瞬间冒出一身冷汗。
好在佟国维提前和鄂伦岱通过气儿,鄂伦岱倒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只是脸上的表情浑然不在意,似乎没把议立太子当成一回事:“回皇上,八阿哥人好,对我的眼缘。皇上您不是说保举哪个阿哥都可以嘛,我想着八阿哥为人不坏,您前阵子见二阿哥前也见过他,就写了八阿哥了。要是能重新选废太子,您早说啊!”
康熙差点被这混不吝的表弟气个倒仰,听完对方的话,他强压怒气:“你不解圣意,将议立太子当成儿戏,全看眼缘,倒全成朕的错了?”
回来了,那种被混蛋表弟气得血压升高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是鄂伦岱这样满不在乎,而不是满口夸赞八阿哥好,倒让皇帝觉得他这份奏折是真的随意上的,没与人绸缪过。
真要绸缪过,佟家怎么会不统一步调?
要知道,自己的舅舅佟国维,带着他有资格上疏的几个儿子,都坚定地站在了复立胤礽的的这一头,替自己帮胤礽张目。
不管怎么样,自家母族除了鄂伦岱这家伙,其他人还是靠得住的。
康熙没再和鄂伦岱纠缠,而是转向了胤禩:“八阿哥,朝中也有人举荐你,偏你倒是一心想着二阿哥。你来说说,为什么举荐他?”
胤禩心中的石头落下大半。
皇父没有揪着他被保举的事不放,那就说明这次议立太子的结果让皇父很满意的。选自己回答为甚要保举废太子,也是为了让别人看看,甭管他们想保举的主子是谁,皇子们自己都没这个心思,对皇父恭顺着、对二兄敬服着呢。
“二哥虽被废黜,但他自幼为皇父躬亲抚养,行事妥帖。读书习武、骑射功夫、治国理政,我们兄弟无不叹服。况且之前的不妥行径,也非出于本心。儿子想着,汗阿玛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怎么都比我们这些野狐禅强。我们读书参政是为了做贤王,做二哥的左膀右臂,要论储君,还是二哥来做最得宜。”
“难为你有这般觉悟。鄂伦岱,你也好好听听,以后做事过过脑子,不要光凭喜好!”
康熙没再追问胤禩,起码对胤禩来说,这一关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