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皇帝与臣子
随着李自成、张献忠的行为,大明对于战争的主动权更加的落寞。 同时越发暴露大明貌似强大,实则虚弱不堪的本质,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已经陷入了极大的苦闷当中。 尽管崇祯在病榻当中,对着一帮内阁成员为杨嗣昌极力辩解。 可是各部给事以及御史言官等纷纷上疏,要求追究杨嗣昌的责任。 “杨嗣昌拥兵自卫,一无成功。” “襄阳失,荆南则有剥皮之恐,洛阳失,开封有累卵之危。” “杨嗣昌有六条可斩之罪:一是失去藩封,陷郡县;二是参抚臣以逃避自身责任;三是以《华严经》灭蝗,颂咒消贼; 四是张献忠入川,让其单骑脱逃;五是贿赂监军;六是结交朋党。” “杨嗣昌奸欺误国,请用袁崇焕例,千刀万剐,传首九边。” 朱由检因为杨嗣昌是自己力排众议,特简夺情委以重任的,大小臣工的群起责难,有损他的“明主”形象。 于是,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进宫内,宣称: “杨嗣昌系朕简用,拥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 接着他训斥上疏的臣工是“你们故意排斥他,意欲沽名,本该重治,尔等又说朕庇嗣昌,姑饶你们这一遭,朕已经派靖辽侯前去相助,静等佳音,此事勿要再提。” 崇祯不仅没有追究杨嗣昌的罪责,反手就给他提拔他为太子少保,希望他再接再厉。 大小群臣们见皇帝如此护短,只好缄口不语。 无论是崇祯派出去的督师,还是一朝五十辅臣,没有一个人能像杨嗣昌这样获得他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支持的。 甭管你们如何说他,朕都不会处罚他的。 崇祯对于张献忠李自成,分别派出去了吴国俊以及傅宗龙等人。 而盘踞在西北的锤匪贺今朝,暂且与他达成和谈,倒是不需要过多关注。 因为想要关注,也没多少实力的。 反倒是辽东鞑子派人在义州屯驻,且耕且战,设营挖堑壕,把锦州团团围住。 再加上金国风战死,崇祯内心越发的忧愁。 为此把他亲笔题写的“灭寇雪耻”条幅传示群臣,表明他坚定的信心。 大臣们深知皇帝御笔“灭寇雪耻”四字的分量,都不敢贸然奏对。 独有新任礼部右侍郎蒋德璟似乎胸有成竹,出班跪奏: “陛下“灭寇雪耻”四字,就是中兴大有可为! 臣每见陛下传谕户兵各部,及申饬各边督抚等官,睿虑精详,无不周密。 只是各边未有力行!” 听到这话,崇祯脸上连连赞同。 朕如此殚精竭虑,考虑周详。 大明到如今这种被动的局面,全都是各边未曾如实按照朕的计划实施。 “陛下,就如练兵一事,中饬再三,其实兵何曾练? 只是将花名文册点操一番,花刀花枪,全无实着。 臣每读《会典》,见太祖高皇帝教练军士律,以弓弩刀枪分别试验,立行赏罚,此是练兵之法。 凡卫所总小旗补役,以拼抢胜负为升降。 凡袭替官舍比试,必须骑射娴习,方准顶袭,此是练将之法。 当时百战百胜,只是兵练得精,难道二三百年来并无以兵,到皇上才要设兵? 难道本无一饷,到陛下这里才要加饷?” 崇祯听了蒋德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由得入神站了起来,打断他的话题点评道: “卿之所言,真是闻所未闻啊。” 蒋德璟得到皇上的夸奖,进一步的发挥他的练兵主张: “军即是兵,总计内外卫所三百余万军兵尽足用,且养军之屯田盐粮甚多。 二三百年来并不曾加派,饷尽足用。 如今只将祖制振举,件件实做,自可灭敌。” 蒋德璟显然主张恢复明初的卫所屯田制度,其实是没有多大可行性的空谈。 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卫所屯田,早已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土壤,企图“振举”祖制无异于画饼充饥。 崇祯却以为蒋德璟所论闻所未闻,或许可以弥补时局,迫不及待地道: “再奏,卿从容奏来!” 蒋德璟于是大谈可以彷效俞大献的《剑经》、戚继光的《练兵书》,加紧练兵。 听了一大篇关于练兵的高见后.崇祯把话题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