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仙
还活着?
蓬莱王只说葵旻残魂已灭,却没说葵旻以残魂渡劫……蓬莱王,该死!
天帝下了凡尘,立在宋徵梧面前,一言不发。瓷瓶和七弦琴早已被收起。琨宁望着宋徵梧的面容,他和葵旻的女儿,长大后便是这幅模样,若不是……天道批命,他们一家三口本应该合家团聚,幸福无忧的。
不过还好,他马上就可以和女儿团聚了。
阆华五人挡在宋徵梧身前,又设下结界,毫不退让。
宋徵梧看着琨宁,此人既然将原主母亲的灵骨收走,莫非就是书中提到的故人?可阆华方才唤他为‘神君’,想来是神族之人,原主母亲不过是一介凡人,如何能有神族‘故人’?
不过也难说,原主母亲既能驱使阆华,江鹤鸣这等人物,还与蓬莱王有交情,想来身份不凡,有个神族故人也不是不可能。
“阁下方才所说邪骨,莫不是指我?”宋徵梧心如静水,淡淡出声。她没有问为何执意认定她是邪骨,无凭无据,怎可随意伤人性命?但想到当年玄龟一事,宋徵梧也没了探究心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琨宁直视宋徵梧:“天生邪骨,为恶,当诛。”
宋徵梧又问:“不知我可曾犯下杀孽,为祸人间?”
“既然并未杀业缠身,为何诛杀于我?”
“神君不问是非,不分黑白,与刽子手何异?”还是天帝‘拟己心为天心’,无视天意,无视自然之道,将个人的意愿强于旁人,明面是‘天意如此’,实则是因为自己曲解了天道批命,进而导致后来的一错再错。打着‘天道旗号’做了有违自然之道之事,却违背天道最初之意,事已至此又不肯认错,干脆将错就错,一意孤行。
琨宁不欲与她多言,只道:“此乃天地道法,不可违逆。”天道恒存,道亦不变。邪骨祸乱苍生,为恶当诛。
“道法自然,天道有常。”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变幻莫测,但有其固定的运行法则,不会因各人的差异而有不同。所以即便是神女,因天道批命,身怀邪骨,也当——诛!
宋徵梧反驳:“天道无常,事在人为。”‘天道无常,常与善人。’无非是因其顺应了天道法则,事在人为,只要顺势而为,顺时而变,未尝不可。
身怀邪骨,就一定会为祸苍生?如同那‘性善论’与‘性恶论’一般,先天本心与后天教化是相辅相成,事无绝对。若因‘先天’邪骨便判定一人是非善恶,由因导果,必然判定邪骨会为祸苍生,为恶当诛。但身怀邪骨,是‘天道无常’,怀璧其罪,非我所愿,意图求生,需‘事在人为’。
身怀邪骨非人所愿,其人是否也是无辜?‘非我也,岁也’,说句‘天意’天命如此,就可以抹杀一条无辜的生命吗?
若是其人并无祸乱苍生之心之行,却因邪骨被冠以‘匡扶正道’之名被抹杀诛杀,如此环境影响下,反而促成了其人作恶,为祸人间,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那诛杀邪骨之人是否也是祸乱苍生的帮凶,助纣为虐岂不也当诛?还是要辩白一句:‘非我也,兵也’,其行径与刽子手何异?
邪骨为祸苍生,理应当诛,莫不成放任自流,等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境地才后悔补救吗?
究竟是在祸患发生后再补救,事后诸葛,还是在祸患发生前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舍一人救天下人,孰是孰非,谁能说得清呢……
“诡辩。”琨宁神君不欲与其多说,一手扼住其咽喉,天帝修为深厚,阆华等人出手阻拦,并非其对手。毕方破体而出,欲救宋徵梧,可也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宋徵梧感觉自己的神魂慢慢与躯体剥离,如遭受生刀刮肉,剜心剔骨,五马分尸之刑。神魂如被业火灼烧,渐渐化为灰烬。
宋徵梧尚存一丝心智,睁眼看到了阆华,毕方等人,忽地心念一动。
契主魂飞魄散,契约者亦然。毕方感觉到自己的魂契在逐渐消失,宋徵梧解了契约!
宋徵梧知道阆华等人是因原主之母才拼死护她,可她并非原主,他们也不必因此而丧生。她本就是漂泊魂魄,借尸还魂,苟且偷生,虚度数年,如今也算全了这‘因果’。
只是她还放心不下一人。
良久,琨宁收了手,躯体完好无损,只是魂魄不知所踪。
……
天帝归位,神兵已撤,一切归于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