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专家答疑会
次日一早,专家答疑会现场。 神威中医大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 不过,过道里更多的是安保和警察,还有少数媒体的摄影师。 因为报名参加的专家和媒体太多,到后面不得不停止了报名。 台上,姜若筠正在讲解中医理论,在她背后,还设置了三排座椅,坐着50多名各国专家。 这些专家都是现场推举的,世界各国最著名的医学专家,还有一部分生物学家、病理学家和药理学家。 国内很多知名医学专家也赶来了,包括洪老和陆老,只不过,他们来的时候也没联系魏武,直接进了报告厅。 他们知道,魏武很忙,所以就没有去打扰他。 中医大学的师生也全都来了,不过他们都坐在最后面,目的是让其他专家学者看到和听到得更清楚些,他们人手一只望远镜,也不拍看不到。 此外,医门的很多弟子,也从各地赶了过来,包括灵泉寺也派来了不少弟子,由姜九针老爷子亲自带队赶了过来。 早在几天前,魏武就通知了爷爷和各地医门的负责人,让他们抽调医术高明的弟子过来。 台上,姜若筠侃侃而谈: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 姜若筠的讲解深入浅出,每讲完一段,就有专家或台下的听众举手提问,她也认真地做出解答。 魏武也在台下听着,同时也关注着台下的动静。 虽然杨顺调动了几百名神威安保的人,混在观众中,曹市长也让警方安排了几百警力布置在会场内外,但魏武觉得还是小心些好。 笨熊和花花既然来了,当 然也要给它们仨安排点事做,所以,众人就见会场有体型巨大的三条狗,在来回穿梭,嗅来嗅去的一刻也不停。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搞点小动作,看到它们也不敢了。 “中医的诊疗手段,主要就是人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其中‘望’里面还包含听与嗅,‘切’里面还包含灵气探查。 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汗法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组成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 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凉,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姜糖水或酸辣汤,发一发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 因为生姜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热喝下去,可以扩张小血管,刺激毛孔发汗,驱散体表寒邪。 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这样,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银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药,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从口涌吐而出的一种方法。 吐法大都用于病情严重急迫,必须迅速吐出的积结实证,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误食的毒物还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 金元时 代的大名医张淳和就很擅长这种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泻剂和吐剂。 他在《儒门事亲》一书中有记载:一位患风痫病的妇女,偶吃一种像葱一样的章,吐涎如胶,大约有一二斗,不想从此不再发病,而且身体也一天天健壮起来。 张淳和对这件事很重视,他走访了许多人才知道这种像葱一样的草叫“憨葱苗”,在《本草经》中称“藜芦苗”。 从这件事以后,张淳和认识了吐法的重要,高兴地说,“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运用泻下药物,攻逐体内结滞(如宿食、水饮、瘀血等)的一种方法。 这种治法可以排除蓄积,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儒门事亲·偶有所遇厥疾获疗记》中记载,有一次,张淳和看见一个小孩因为误吞铜铁而患病,身体很瘦弱,走路都很困难。 那时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没有木柴煮饭,小孩挨饿了好几天。 一天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