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明末]公主为帝 > 诗词

诗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是闯闯能赢了,而是一败涂地。

虽然这诗堆砌的意味挺浓,根本比不上朱媺娖给刘宗敏李过的诗,但却赢得了满堂喝彩,朱媺娖无聊的看着右手发呆,心想吴三桂什么时候被解决。

“宋王?宋王?宋王有何佳作。”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朱媺娖没得罪别人但有人想来找朱慈烺的麻烦。

朱媺娖扭头看去,是牛金星,可能是因为朱慈烺把朱媺娖带来打乱了他安排的宴会,也或者是其他原因,总之他很闲的想朱慈烺发难了。

朱慈烺本身素质挺不错的:“吾岁齿尚幼,不擅诗词,未有佳作。”

“我主此作如何,那不知道崇祯可有佳作,能否和我主比较。”牛金星不依不饶,但这话一出,李过心知不好,他下意识看向朱媺娖,朱媺娖面色冷肃,李过刚想开口打圆场,但朱媺娖脆弱疲惫的神经已经忍不了。

如果李自成是李世民朱元璋朱媺娖能忍,就是赵匡胤也能忍,但李自成……昔人失却榆关险,腥秽中华千古羞。她承认李自成没进北京之前算是英雄,但进了北京跟被降智了一样,跟某位逼满清退位的人物有一比,这位也是英明神武一时,还汉家山河,但是后来懂得都懂。

朱媺娖骤然站起来,在朱慈烺惊讶的目光里对牛金星说:“不用为难我兄长,此作尚可,但也不算什么佳作,要我说——”朱媺娖冷笑一声:“不如黄巢!”

“大胆。”

“大胆。”

……

李过跟早有预料一样以手遮面,有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崇祯一家这骨头未免太硬,太有骨气。

李自成倒没怎么生气,如果是朱慈烺他可能会觉得此子不能留,但朱媺娖嘛……留不留好像都一样,毕竟是亡国公主。“黄巢虽为贼子,其诗确实颇有豪气,不知公主有何见教?”他很感兴趣的看着朱媺娖。

见李自成这么说,怒发冲冠的大顺臣子才安静下来,朱媺娖微微一笑:“见教没有什么,只是前些日子读遗山先生的文集,颇有所感罢了。”

这里面的遗山先生,就是金朝诗人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李自成一瞬间有些茫然,毕竟他对诗词不感兴趣,也不知道遗山先生是谁。

朱媺娖略一思索,缓声念道:“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春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抄诗这种事可不是光看典故情景,也不管风格一致不一致,只要稍微有一点儿对上就一股脑抄出来。

真正名满天下的文人对诗词可是非常认真的,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动机,这个典故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用在此处,又为什么这样写,其实是能猜的八九不离十。

朱媺娖之所以抄这首诗,本身就有一种借古喻今的意思。第一句“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就是明写遗山先生的经历点题,暗写自己身阅兴亡,同遗山先生一样历经两朝。她不能光明正大怀念自己的父皇,尤其当着这么多顺臣和李自成的面。

第二句“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都是说的遗山先生。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四十多岁,余生三十年,都隐居不仕,把所有精力放在搜集整理金代文献上面,所以诗里才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说元好问虽然没有为金朝而死,吃了周粟,但不肯出来为元朝做官,这样也算大节无亏。其中隐隐约约有种为自己兄妹自辩的意思。

“楚弓”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孔子家语》:楚共王出游,丢了一把好弓,侍从们要寻找,楚王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而非孔子认为楚共王的心胸还不够开阔,仁爱之心还只局限于楚国,于是说:“人遗之,人得之,何楚也。”

“有史深愁失楚弓”,说的就是元好问搜集整理金代文献,就是担心故国的传统文化随时间消亡。

第三句“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春风”,原诗是“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幽兰指的是金朝行宫的幽兰轩,在金元战火中被焚毁。“乔木”出自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故国多乔木。”这两句诗,都是站在元好问的立场,替他表达失国之悲。

但放在现在,从朱媺娖口里说出,幽兰殿便有了另外一重意思。金哀宗也是一位同样殉国而死的皇帝,他在国破之际自语:“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絷,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观之,朕志决矣!”

不做青衣行酒的晋怀帝,不做饿死台城的梁武帝,不做孝服拜庙的昏德公(宋徽宗)、重昏侯(宋钦宗)。

金哀宗给自己准备的最后的归宿,是蔡州同知衙门后园的一所小竹屋,环境清幽,名字也很别致,叫作“幽兰轩”。金哀宗将随身用品和信玺放人小屋中,命人在竹屋周围堆积干草、柴火、木炭,下令:“死便火我!”

正月十日拂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