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潮起
1653年10月7日,镇州(今俄罗斯海参崴市)。 铁器的出现迅速改变了社会从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质农具使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粮食产出大增。铁质工具使木匠如虎添翼,改变了建筑和舰船的面貌。铁质武器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战争进程,并使得此前游牧民族相较于农耕民族具有马匹的优势,大大降低,出现了“一汉抵五胡”的说法。 就铸铁技术而言,中国足足领先西方1300多年。随着木风箱的出现和普及,在10世纪晚期,中国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12万余吨,而到了1720年,英国的铁产量尚不足2万吨。直到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钢铁也始终执世界之牛耳。 而在铁器文化中,钉子或许最具有传奇色彩。在西方文化中,铁器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钉子。古罗马时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在殖民探险时代,铁钉成为白人对土着最常用的交易货币;一些水手甚至用钉子做嫖资。因为没有钉子,波利尼西亚人只能用绳索捆扎船只,进行一场冒险的海洋之旅。 直到1800年,钉子都是手工制作的,由“制钉师”将生铁烧红后,一锤一锤地制作而成。所以,钉子不仅制作费时费力,而且非常昂贵。 有些愚昧的“野蛮人”将白人的钉子视若珍宝,以至于为了拔取钉子,欧洲人的船只屡屡遭到冲击和破坏。据传,伟大的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就是为了阻止一群夏威夷土着拔取船上的钉子,被摁进海水中活活淹死。 仅仅就钉子而言,中国似乎并没有超越手工生产阶段,钉子常常是铁匠的副产品。这种现象甚至一直延续到数十年前的中国,精美的“洋钉”在广大农村地区仍被视为一种珍贵的物品。或许,这与中国固有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有关,在传统机械联结中,一直以复杂的卯榫连接来代替钉子。 但数千年以来,中国在制针技术上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甚至还衍生出精妙的刺绣和针灸术。这只能说中国的铁器发展科技树稍稍有些歪了,没有点出钉子而已。 对于镇州一万余民众,铁质工具以及大量来自汉洲的钉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锋利的锯子和斧头,是砍伐林木拓展初始营地的重要工具,装上铁铧后的木犁,是耕地的利器,精巧坚固的钉子是搭建木屋、拼接板材、建造渔船的关键部件。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荒僻的镇州,铁器还是极为重要的商品。一根钉子,或者一把小刀,就可以从林中深处土着手里换取一张柔顺漂亮的皮毛或者珍贵的人参,然后拿这些换来的东西,再从齐国人手里,换来更多的铁钉和刀剑,甚至威力巨大的火枪。 “所以,这些野人觉得这个情报价值三把钢刀?或者一百根钉子?”一名驻守镇州的千总军官歪着头,看着那边站立的几个索伦人。 “是,大人。”一名明军小旗笑着说道:“在一个多月前,一群躲避清虏抓丁的鄂伦春、赫哲人,跑到他们的寨子里。然后这些索伦人便从他们口中得知,清虏又开始大量征丁,准备对朝鲜发动一次勐烈地突袭。” “清虏此前也有数次征丁行为,听说是为了对付北边来的罗刹人。为何他们会笃定,清虏要南下征讨朝鲜?”那名千总问道。 “嗯,这些索伦人还说,有许多蒙古骑兵开到了沉阳,铺天盖地的,恐怕有上万人,然后陆续往东南方向开去了。” “上万人?呵,这些野人会数数吗?”那名千总嗤笑一声,“清虏若是动用上万骑兵,岂不是随同出战的步兵也有数万人。怎么着,清虏要灭了朝鲜?他们不是朝鲜的主子吗?” 那名小旗听了,只是讪笑。这群索伦人不辞辛苦,穿过茂密丛林来到镇州,除了交换一些皮毛和人参、药材外,还专门求见驻镇州的将官,告知这个消息。若非确实了这个信息,他们哪敢来诓当地政府,更不会借此讨要一些铁质兵器和铁钉等工具。 虽然这些土着野人,一个个长得雄壮力大,都是悍勇之辈,但性子倒也直爽憨厚,断不会做出妄言哄骗镇州当地官民的行径。反而,有时候,本地居民和商贩,拿些不怎么值钱的玩意,从他们手里换取了不少好物件。 “罢了,你先取些烧酒给他们,待俺禀报给上面的大人,再做定夺。”那名千总觉得还是将这份情报报告给镇州知州大人和参将大人,由他们来发落这些野人。说不定带来的情报引起了大人的重视,厚赏一番,也是应有之事。 当镇州知州栾士伟和驻镇州参将孙大保听到清虏已动员兵马,准备攻打朝鲜这个消息时,两人不由面面相觑。作为朝廷海外领地的文武大员,他们是知道一些高层方面的信息。内阁和兵部准备为配合江南战役的发起,准备联合朝鲜,共击辽东。 朝鲜将会于十月中下旬初冬时节,跨过鸭绿江,攻占丹东,然后顺着古道,经凤城、连山,平山、本溪,一路杀至沉阳。而永初朝廷则集兵两千人马,以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