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方才林知霜一出事,立马有下人回林家通风报信,林丞相尚在枢密院办公未归,下人担心惊扰林夫人,便先向林嘉懿请示。
林嘉懿一听也是慌了神,赶忙带着府中家丁护卫准备出门,出门才几步路,就看到萧安庭揽着林知霜一路骑马飞奔回府,才松了口气。
“知霜你没事吧?”林嘉懿赶忙凑上前问。
林知霜被林嘉懿扶着下了马,还有些心有余悸,只是苍白着脸摇了摇头,开口道,“今日多亏都尉出手相助,不然怕真是要出大事了。”
这时林家下人中那个管事的凑近林嘉懿耳语了几句,林嘉懿顿时一僵,看了一眼萧安庭,随即吩咐下人们将马带到马厩,并赶紧寻一个兽医来。
“今日多谢萧兄!”一行人入了林府之后,林嘉懿立即向萧安庭行了一个礼。
“无妨,子绗不必客气。”萧安庭瞥了眼面色还是有些苍白的林知霜,想着这深宅大院养出来的丫头,果然性情再活跃,遇到这种事也会害怕。在宫宴和马场见的林知霜都是得体自然的大家闺秀模样,一颦一笑皆有礼有节,客气但疏远,今日这一吓,小脸煞白,倒觉得像是仙女掉落凡间,愈发我见犹怜起来。方才一路骑马回来,他与她同乘一骑,虽然他也不敢轻浮,只是双手拉着缰绳,胳膊虚虚地将她揽在胸前,但是如此温香软玉在怀,倒是头一回,不由得让他有些心猿意马。
林嘉懿要留萧安庭下来用晚膳,被他婉拒了。毕竟他晚上还要去一趟镇北军大营,更何况林知霜此事乃是遭人暗算,林家自然要开始查清事态,他虽是未来林家女婿,但终究还不是一家人,还是回避一下比较好。
时间还早,萧安庭打算找家店铺随意用了晚饭再过去大营。他骑着踏雪一路慢慢向城南方向走,突然停了下来。
眼前是一家看起来颇为平常的面食铺子,在边上一众店面中显得并不起眼,甚至还略有些寒酸。此时比饭点还早些时辰,铺子中的人还不多,但是搭在店门口的一口大锅已经滚滚地冒着热气,一个头发全白的老汉坐在锅后的小马扎上,正在往锅下添柴火。
没想到那老毛头现在还在做这面食生意,而且还买了家店面,萧安庭下了马,把踏雪的缰绳拴在门外的空地处,大步跨进了铺子。老毛头在他小时候就是卖面食的,只是那时还没这个店面,只不过是个街头上临时搭的草棚罢了。老毛头又聋又哑,但是手艺还不错,虽然草棚简陋,但也引来了不少食客。年幼时的萧安庭最喜欢他做的刀削面,时常从家里溜出来,到这里来买上一碗。
萧安庭寻了个桌子坐下,随即有个扎着一条油光水滑的麻花辫子的姑娘过来问要吃什么,耳朵上闪闪地戴着个银坠子。这姑娘身着一身粗布衣裳,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料子,但是干干净净没有补丁;袖口干练地挽起,脆生生的嗓音,熟练的模样,显然已经在这店里干活很久了。
“一碗刀削面,多加些辣子。”萧安庭道。这是老毛头当年身边带的那个小丫头,如今也是这般大了。老毛头又聋又哑,只能一个劲动手做面食,全靠这孙女来应付食客。那时候这毛丫头也是话多,久而久之这爷孙俩的事,常来的食客也都知道了。老毛头原本和儿子儿媳住在河东郡,也是做面食生意,但是武康二十年南方闹了饥荒,连着河东郡的粮价也在涨,这面食生意越做越亏,儿媳妇又得了病,医药费也是一大笔支出,家里的日子渐渐地就过不下去了。后来老毛头的儿媳到底是病死了,他儿子一狠心,从了军,指望着军饷养家,把一个女儿给老毛头带着,守着家里寥寥无人的面店。但刀剑无眼,这儿子死在了突厥人刀下,但老毛头不肯信,非说是朝廷搞错了,反正老家的面铺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干脆卖了店面家产凑了盘缠来燕京,说是要寻儿子。久而久之,便在燕京定了居,同样是靠卖面谋生。
“这位客官您的刀削面,请慢用!”那姑娘端过来一个青瓷大碗,热辣辣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晃十年过去,那毛丫头自然不认得他了,不过看起来这爷孙俩日子过得还不错。虽说这店面寒碜了点,桌椅也都有些陈旧,但是店内干净整洁,桌上摆的碗碟也是正经八百的瓷器,倒不是他小时候来吃面时用的陶碗了。刚才他也看了,老毛头还是那副老倔驴的模样,但是眉眼间已经没了凄苦的神色。
一碗面渐渐地见了底,萧安庭端起碗把汤汁一饮而尽,搁下碗后,在桌上放了块整银锭,“商家,钱留桌上,不必找钱了。!”说罢便起身出门跨上马走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吃了这碗面的缘故,萧安庭骑马前往燕京城南外大营的路上看见了不少旧物也想起了不少往事。老天爷似乎总在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提醒着萧安庭,燕京还是那个燕京,既是那个他于家破人亡时匆匆离开的燕京,也是那个承载了童年为数不多的快乐记忆的燕京。
此时,林家。
红枣屁股上的那根针已经被兽医取出,针尖确实残留了些刺激神经的药物。这药物也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而是一种给马用的兴奋剂,一般赛马时会给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