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中国公学
电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不断传过来。 小德张进屋俯身悄声对慈禧说:“太后,唐国安、李谕、傅增湘都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慈禧说。 几人进来后,慈禧说:“今天我看陈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谕做的几样东西。我就说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总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李谕心中暗忖,谁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谕很享受这种看着大清国覆灭的感觉,更知道事情发展方向,所以不会说出来什么暴论。 李谕只是简单回道:“中国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说:“说得很好,今后你就与袁世凯好好搭档,哀家可盼着万国来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权这半个世纪,基本上是中国最低谷的半个世纪,和当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则天一比,真是一点面子都没有。 李谕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还是说:“在下一定与袁大人通力合作。” 慈禧说:“梁诚在美国给我发过电报,退还庚子赔款一事办得很漂亮,听到伱是留美游学处的监督,让你这种最懂西学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为那么独断专行,我算放了心。” 李谕无心从政,在这种乱世其实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国的动荡形势,死多少次都不够。 且正是因为他不关心政治,唯一的官身还只是一个搞教育及保护文物的闲职,反而成了护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结交他。 慈禧算是给李谕做的工业一事同样做了最大的支持,今后方便了很多。 所有的事情都靠袁世凯肯定不行,他只是北洋大臣,南洋那边的事情难以插手,而南洋恰恰又是工商业更发达的一片地区。 —— 会见结束后,当天袁世凯在北洋设宴招待了一下李谕。 “疏才兄弟,得亏你有点新玩意,不然我的劝业场和陈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览!”袁世凯举杯说,“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李谕说:“其实我还真有点小小请求。” “请讲。”袁世凯说。 “等产品生产出来,必然要行销海外。日本国的三菱财团暂时与我签订了运输合同,但只有五年,我希望这五年间大人可以敦促轮船招商局拓展几条线路,我便可以把运输之事交给招商局。” 袁世凯叹道:“当年甲午战败对招商局的打击同样很大,几乎丧失了远洋航运能力,但我可以在内河航运上鼎力支持。” 事情果然不好办,航运业太花钱,目前完全被欧美几个大国控制,连日本都很难打开海路。 而且五年之后说不定英国或者荷兰、丹麦的航运公司就会接过来,尤其英国这种最重视海权的国家。 李谕只能说:“先做好内河航运也不错。” 告别袁世凯后,李谕又在天津待了几天,有时在吕碧城的北洋女子学院,有时去自己和张伯苓、严范孙他们共同创建的中学看看。 这几天李谕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经在上海看到的那个日本“仁丹”广告。 路过药房时,发现卖得很火爆。 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打听哪里有卖的。 有人去药店问:“我肚子疼,腹泻,还浑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该怎么办?” 药店的人甚至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就说:“简单,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李谕买了一份《大公报》,发现如今的广告语更扯,什么“仙岛妙药,药到病除”。 日本人还把自己当“仙岛”了。 他找到唐绍仪问了问,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广告发了好几个月,是真有钱,几乎每一期都发在最显眼的位置,”唐绍仪说,“而且药房拿药还可以赊账。” “赊账?”李谕问。 “就是药物卖出去后,再给日本人进货钱。”唐绍仪说。 李谕一惊,这不就是后世的“赊销”嘛,经营手段很有一套啊! 唐绍仪又说:“不仅如此,日本方面还在邮局里开设了售卖点。” 好家伙,社区团购的雏形? 李谕好奇道:“谁搞出来的这副药?” 唐绍仪说:“听说是个叫做森下博的日本人。” 李谕说:“大人一定要小心倾销,我总感觉日本人别有所图。” 李谕完全是基于对日本人的认知做的猜测。 正如他所料,在中国的许多日本人都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