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见闻
我和秦诺芳在监狱里待到黄昏,她的一瓶葡萄酒早就见了底,脸上染着微醺的红晕。
仿佛这里不是阴森可怖的审讯室,而是华美的餐厅。
我们并没有回去,而是去了古堡下那个农民常去的小酒馆里继续喝了几杯。
格雷庄园的禁酒令虽然没有教廷那么严格,但是我上战场前从来没有沾过酒。过去的宗法是族人禁止饮酒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规定已经没有当初那么严格,但我是过继来的孩子,父亲总会教导我要尊重宗法,我也乐于遵规。
在战场上喝酒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酒真的是个好东西,都说一醉解千愁,很多人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至少在我看来,这话说的有道理。
从战场上回来之后,我就不怎么嗜酒了,回忆是个可怕而又折磨人的东西。为了减少对它的触碰,我也从不在办公室的陈列架上摆酒,我不想忆起那纷飞战火之下的自欺欺人。
此时正值农民们傍晚下工,酒保端上来的白兰地里掺了不少水,因此寡薄无味。我们意趣阑珊,喝了几杯就开始同农妇们开玩笑。
那些刻薄的妇人们总爱搔首弄姿,玩弄风流。她们对家族内发生的龌龊事儿有着很大胆的恶意揣测,眼中对秦诺芳和我的打量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那些下了工的农民和伙计眼中对我满是敬畏,一口一个韩先生地叫着,充满了阿谀奉承的意味。
这里毕竟不是异端裁判所经常光顾之地,不是每一句话都用遵从上帝的教导,说什么话都没有如履薄冰的压抑感。
没过多久,我们也厌倦了那些个翻来覆去说的狂论。无非是些远征军时期大多数男人出征时女人在家干的好事。我没有权力在公民大会上揭别人短,听来也没有什么用处,甚至还有可能惹火烧身。
我们从小酒馆出来准备去教堂看看,顺便找点酒喝。
路上,秦诺芳双眸直勾勾地望向我,里面仿佛充满了质疑与不甘,问道:“你羡慕那些人吗?”
这话问得有些猝不及防,说实话其实我很羡慕他们,又没有那么羡慕他们。
我羡慕他们,是因为他们不用一整天都要想着怎么小心翼翼的去讨好他们的上司,可以随便说出真相而不被异端裁判所的人盯上;我不羡慕他们,是因为他们整天碌碌于生计没有一点思想自由,他们终日劳作却一生都过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只能在廉价的酒精里醉生梦死。
面对她的质问,我沉默良久,最终没有说出一个字。因为我没有资格评价他们,评价这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因为任何评价都带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
格雷家族的教堂很大很大,金碧辉煌,来自山林的凉风穿堂而过。大厅里的气氛热烈而畅快,人们觥筹交错,口中不厌其烦地对彼此说着相同奉承话,举杯共饮。
和小酒馆的残灰断垣与拥塞燥热相比这里显然是舒适的,以至于让无数人挤得头破血流来争一个在这里露脸的机会,他们将自己的狼子野心隐藏起来,伪装成一个个人畜无害的弱者。他们演技太好,有那么一瞬间我都忘了这是什么样的地方。
但是还是能逼着我自己醒悟过来,因为我见惯了他们之中肮脏的交易与杀戮我对这种行为感到恶心。
曾几何时,我还是贵族法则忠实的信徒。
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它们产生了恶心甚至可怜的感觉呢?我也不甚清楚。
但是我似乎来的不巧,人们还未离去,大厅里人头攒动,悠扬的舞曲在耳边聒噪地乱响,舞池里弥漫着荒靡的味道。
情人们热衷于在对方耳边软语,镶着金边的舞裙从容的转动着,撩动了黯淡的灯影。
我在人群中寻觅着那个人的身影,没能把他揪出来,也许他真的不在了吧?郁淑凌呢?她又在哪里?
“元婍!好久不见啊,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不过,你还是可以看见新郎亲吻新娘的,牧师还没来呢!我们喝一杯不?”一个熟悉的声音自耳后响起,我愣了一好会儿,才知道他是那个在免税区挂名的税务官约瑟夫·埃兹萌。
他为人还算正派,虽然他自己有庄园需要打理,但是还是经常抽空在他的辖区给农民打经济官司。有一次,他收集证据时发现一个来自新城的银匠经常趁夜深人静在格雷庄园的仓库里偷东西,找到了邦德少爷。少爷指示我来处置,我便和约瑟夫交涉,一来二去也就成了熟人。
我开始以为他和教主只是一类货色,会用手上的把柄要挟别人来牟利。后来,我发现他想得其实很简单:让辖区稳定运行,填补漏洞,保住他的乌纱帽。
我不喜欢这种人,但是称不上有多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