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花之争(一百一十)
姥姥,我不想念书”,她也顺着他说“好,咱不念”的那种长辈。胤祺一直在太后身边长大,一直说的是蒙古文和满文,不怎么会说汉语,更别提儒家经典了。 反正当时的场面挺尴尬的,在后来的“九子夺嫡”中,即便排行后面的弟弟们也加入了,胤祺也没有掺合。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怀疑长子和胤禩合谋,欲谋害废太子,在康熙下令抓捕胤禩当天,九皇子和十四皇子忽然出面顶撞康熙,将本就心绪不宁的康熙激怒了,紧接着康熙就从御前带刀侍卫的腰上夺出佩刀,要将十四皇子劈死。 所有人都不敢动,就像荆轲刺秦时那么多人在场,最后是一个药师用药箱砸了荆轲一下,其他人才反应过来,对着绕柱奔跑的嬴政大叫“王负剑”。 就在康熙追杀十四皇子时,胤祺忽然跪倒在地,抱着康熙的腿,大喊“阿玛息怒”,其他人这时才反应过来,都跪倒在地,皇帝这才稍微气消了。 康熙对胤祺的评价是品性纯良,为人醇厚,胤祺的结局也比较好,安安稳稳得做到了亲王。 传说中的养蛊是把一群毒虫放在一起,让它们厮杀,活到最后的最毒。 箭毒木是很毒的了,看似无懈可击,但它的毒性强到连自己也毒死了,成了自己“成功”的被害者(beeavictiofitsownsuess)。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波莫纳却更喜欢赫夫帕夫,虽然和其他几个学院比,他们好像很平庸。 老瓦特给他的儿子格雷戈里他想要的一切,只要格雷戈里能对他敞开心,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儿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格雷戈里去的是老瓦特就读过的学校,如果瓦特是个平凡人还没什么,可是瓦特是个名人,人们会不自觉得将格雷戈里和老瓦特在学校时的表现做对比。 活在某个名人的盛名下其实很痛苦。 要理解这一点是困难的,而这也是瓦特和格雷戈里之间的“代沟”。 如果格雷戈里分到了她的学院,她可能会告诉老瓦特他遇到的问题,然而她即不是他的“教授”,她也不是很理解他,她以为格雷戈里遇到的问题,也许并不是他实际的问题,那都是她推测的。 所以她不会多管闲事,去评价别人教育孩子的问题。 就像康熙,觉得他自己教育很成功,可是他没怎么管的胤祺却是个关键时刻能为父亲“分忧”的孩子。他并不是真的想杀十四皇子,只是当时找不到台阶下,五阿哥这么一扑,给了他下台的台阶。 尼克觉得文盲是个很大的过错,乔治安娜却觉得,文盲有时可能还明白一些读书人看不透的事理。 就像很多个人围在一张圆桌边欣赏一个花瓶里的花,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 她不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也不会说服别人照着她说的去做,她自己也没有很成功。 她只是想起了伏地魔,他的麻瓜爸爸没有养育过他,在《霸王别姬》那部电影里,程蝶衣原本有六个手指,他母亲没法养活他,为了把他送进戏班,切了那根胼指,他这是断指还了父母的恩了? 演员将观众称为衣食父母,多亏了他们的门票钱,他们才能糊口,不过演戏演着演着,就想要个“知己”,他或者她在台下看得懂台上的人演的是什么。 就像有人喜欢当交响乐队的指挥,有人则喜欢听室内乐,又或者是鬾阴人所说的作者和读者。 在这个故事所要求的决斗中必须分出胜负,这也是她讨厌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分输赢不可,当然,这也是赫夫帕夫总是拿不到魁地奇和学院杯的原因,他们实在没什么斗争心,大家一起当好朋友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