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神的冬宴(十七)
主,议会同意将部分国王的特权还给威廉三世,而威廉三世为了结成反法同盟,并没有要回这些权力。 1692年时,威廉三世因为战事往返于英格兰和欧洲,他通常在春天离开,秋天回英国,整个冬天在英国渡过,他不在的时候由玛丽二世执政。 即便他们同意了巫师们的请求,保护和承认巫师,这项法律也是可以暂停的,小威廉·皮特就将人身保护权暂停了,更何况法律对盛怒中的人们有多大的作用呢?仅仅只是对法国大革命持赞成态度,约翰·普利斯特利的家和实验室就被毁了,他不得不全家搬到美国。 相比起被两次世界大战摧毁的欧洲,美国不仅本土没有遭到任何破坏,还发了一笔财。在1944年丘吉尔和罗斯福曾经签署了一份《大西洋宪章》,这份宪章的内容没有双方谈判的内容有价值。拿破仑没有让英国失去殖民地,罗斯福却做到了,他说:那种从殖民地掠夺原材料,而拒绝提供当地人回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20世纪的事是帮助那些国家工业化。 印度,女王皇冠上的蓝宝石成了这次谈判的焦点。 罗斯福的话说得很明确,他不相信能够在进行反***战争的同时,不解放被落后的殖民政策所奴役的全世界殖民地人民。 丘吉尔这次谈判的目的是美国参战,美国参战的条件是“解放”印度。 杰斐逊并不想组建海军,因为组建海军的军费不如向按照合约,向海盗“进贡”合算。 而约翰·亚当斯则支持组建海军,他派出的使者还和拿破仑达成了协议,允许美国的战舰参与围剿海盗。 可是英国人又堵着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抓商船上的苏格兰、爱尔兰、英格兰籍的水手当海军。但是英国在密西西比河这样的内河的战力不佳,反正西班牙人可以拦截英国商船,没有西班牙国王的特许证他们不能通过。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也是因为英国海军不让其通过,才会有那么多墨西哥银元放在库房里,不能运回欧洲,充盈西班牙的国库。 杰斐逊还写过一封抗议信,向拿破仑抗议法国对美国的制裁,英国人为了让他们的机器运转,不给美国自己加工铁的权力,他们只能把熟铁条运往英国,英国加工成农具、五金器械后加价卖给美国。 美国宪法里有持枪权,法国提供了新的制造火药的技术和设备,钢铁的问题就要总统先生自己想办法了,毕竟最大的硝石矿在印度,而英国控制着硝石贸易,一定程度限制了别国火药的生产。 人体和动物的代谢物里一样有氮,夏普塔尔的专利技术足够他成为内政部长,即便他不自己制造火药,不将技术泄露给他人,火药技术就跟英国掌握纺织和蒸汽机技术一样作为外交手段。 巴黎城外积累了几个世纪的粪堆除了提取火药,还可以制造肥料,在治理城市卫生的同时也创造了财富,就是这活恶心了点,除了囚犯很少有人愿意去。 囚犯的人权怎么保证呢?囚犯舒舒服服得坐牢,那么被他们违法行为伤害的人们怎么办呢? 她记得那个用荷兰语说救命的人,或者是幽灵,他好像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她不晓得该怎么办,因为那场面让她太受震撼,无法理性思考。 有很多事,并不是如“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支持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三世的人们认为应该君权神授,而不是由议会给予的,路易十四也认可詹姆斯三世为英国王位合法继承人。 他的追随者控制了爱尔兰,1702年他被指控叛国罪逐出爱尔兰,最后死于罗马,被埋葬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乔治安娜不是“贞德”,帮助“法国国王”取回失地、登上王位。 在后来出版的回忆录里,罗斯福教导自己的儿子“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向英国人表明,我们不做那个‘爱帮忙的查理’,被人用完了就抛在脑后”。 她知道了许多,这些都是她付出代价换来的,尽管她不再像少女那样纯洁,还一定程度惹人讨厌。 人格面具是在社会生活中戴的,它能带来很多方便和利益,有时是生存的必需品,可是戴久了之后,就容易把虚假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弄混淆。她只是不想再为了讨人喜欢,干一些其实不愿意做的事,比如她不想笑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微笑。 相比卢浮宫里假笑的蒙娜丽莎,她更喜欢“北方的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看着她的眼睛就能感觉到那种情愫,眼睛当然是可以说话的,如果有谁看不懂,看看她的眼睛就知道了。 “夫人。”玛格丽特出现在门口“马丁先生来了。” 她看着难掩惊慌的玛格丽特。 她站了起来,路过玛格丽特身边的时候轻柔得握着她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