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与荣耀有约(下)
钟楼的楼梯是螺旋形的,中间有一根柱子,台阶沿着它不断旋转着向上延伸,偶尔路过一个窗口,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观。 “如果……如果天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布鲁塞尔。”大主教一边爬楼梯一边跟波拿巴说,他的声音从头顶传了下来。 其他人虽然年纪没有他那么大,却也是养尊处优,爬到一半几乎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尤其是第七代阿伦贝格公爵,他挺着一个大肚子,看着一点都不像个能骑马打仗的“王子”。 神圣罗马帝国原本有51个自由城市,现在变成了六个了,汉堡、不来梅、吕贝克、美因茨河畔的法兰克福、纽伦堡和奥格斯堡。 这是新颁布的《臣属法案》的仲裁结果,法案公布的地点就是梅赫伦的大理事会宫殿,是阿伦贝格公爵在议会上宣读的。以前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们不再认为哈布斯堡家族有能力协调帝国的分配问题,于是请法国和俄国仲裁。在塔列朗出发去柏林之前,乔治安娜去过他的住处,当时他忙得很,据说是在接待这些诸侯。这些大腹便便的德意志诸侯温柔得抚摸着他的贵宾犬,还塔列朗的外甥女玩“捉迷藏”和“找拖鞋”的游戏,为的是哄骗到更好的城市和教区。在世俗化教会的领土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没有政治地位的组织,包括医院、大学、修道院和“自由城市”,如果不划出底线,以这些诸侯的贪婪成性,最后这六个自由城市都不会剩下。 谁有全面的优势他们就倒向谁,同样谁弱小了,他们也会去挖下来一块肉。为了谋求自保,这些北德意志城邦加入了普鲁士的中立阵营里,即使原本不在《巴塞尔和约》里的缔约国也加入其中。本来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阿伦贝格公爵夫人就是例子。 就像伏尔泰说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查理四世颁布的《黄金诏书》中设立了七个选帝侯,并没有让哈布斯堡家族世袭。它的效力实际上在1648年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三十年战争和80年战争都在那一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条约上承认了诸侯的主权,这是有利于割据势力的。 沃尔夫冈的意思是前进的狼,只要自己变得强大了,即便他们不去角逐罗马帝国的皇冠,也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靠不住的,诸如富格尔之类的银行家可以用钱来左右帝位,那么也可以用别的手段,腓特烈大帝曾以西里西亚为交换条件,与玛丽亚·特蕾莎达成交易,拥护她成为皇位继承人。 《黄金诏书》已经在1648年失去效用了,但是玛丽亚·特雷莎按照《1713年国事诏书》即位一样遭到了诸侯反对,为此还发生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她只能妥协,让自己的丈夫弗朗茨一世成为皇帝,而弗朗茨成为皇帝的依据是什么呢? 弗朗茨是以托斯卡纳大公的身份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同样不在黄金诏书的选帝侯之种,而且托斯卡纳大公往往出自美第奇家族,不过弗朗茨以将洛林换给波兰德废黜国王作为交换条件,获得了托斯卡纳大公的头衔,而托斯卡纳大公与哈布斯堡有联姻关系,这样弗朗茨才有了皇位继承权。 选帝侯权是可以转移的,拿破仑将美因茨纳入法国的版图后,美因茨大主教的候选权就给累雷根斯堡大主教,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还新添了8个选帝侯,这个即将签订的和约里有多少新的选帝侯产生呢? 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是因为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绝嗣爆发的,这个家族中有两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带头拒绝承认玛丽亚·特蕾莎继承权的是巴伐利亚大公,如果玛利亚·特蕾莎接受了腓特烈大帝的条件,她就可以获得普鲁士的支持,但是她拒绝了,由此普鲁士站在了巴伐利亚那一边。而英国、荷兰、俄罗斯泽站在了玛丽亚·特蕾莎这一边。 普鲁士和英格兰相距很远,结成军事同盟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英国国王来自汉诺威,汉诺威可是位于北德意志的。 国王们忙着计算这些,却没有想过王位继承关平民屁事,以前的军官晋升需要成为“骑士”,这是贵族阶级的入场券,法国大革命将军官甚至将领的晋升向平民开放了。 普鲁士也因为战损,或者是提升战斗力之类的原因,将部分军官的位置给了资产阶级,如和容克贵族出身的凯泽夫人“做对”的另一个庄园主伊丽莎白,她贷款给了领地里有信用的工厂主,同时又吸纳医生、马夫等的存款,这是一种银行的模式。 绝大多数人都是想要向上走的,不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社会地位。 可是乔治安娜羡慕莫莉,就算她的腰有水桶粗了,亚瑟还是称呼她为“莫莉小颤颤”。 她不想往上爬了,但她后面的人却想往上,狭窄的螺旋形钟楼楼梯根本没有躲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