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陇西大捷
兴,再加上各地时有叛乱,手里没钱怎么打仗,怎么建设国家? 李郡守大喜过望:“本官这便凑请陛下,在陇西开盐矿,还请秦大人不吝赐教。” 如今陇西叛乱是因为盐,想必文帝为了陇西大局考虑,也会同意陇西开垦盐矿,秦浩没有表态,一切等文帝圣旨下来再说。 天水之围虽然解除,陇西境内还有不少残存叛乱,凌不疑跟秦浩转战十余个县郡,总算是彻底扑灭了此次叛乱。 军队经历了战火也逐渐蜕变成一支强军,秦浩跟凌不疑在军中的威望也建立起来。 “原本以为秦将军只是管理后勤厉害,没想到打起仗来这般英勇。” “可不是嘛,前日襄武县那叛贼首领还叫嚣朝中无人派两个小娃娃出征,结果秦将军手起刀落便将他斩于马下,斩将夺旗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当然,最让士兵们满意的还是这两位将军赏罚分明,汉朝沿袭了不少秦朝的制度,其中军功制就是其中一项,士兵们之所以愿意在战场上拼命,就是为了积攒功劳,为自己跟家人谋一个好出身。 秦浩跟凌不疑对于这块盯得很紧,他们不抢手底下将校的功劳,也不许将校抢夺那些底层军官的功劳,层层下压,自然没人敢冒领别人的功劳。 士兵们拎着脑袋上战场有了收获才愿意给你卖命,士兵们都不傻,什么皇帝、朝廷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拿到手里才是真的。 就在秦浩跟凌不疑平定陇西叛乱后的一个月,文帝下旨准许陇西开垦盐矿,并且制定了严格的食用盐价格。 天水郡守邀请秦浩参与了盐矿的建设,也听取了他一些建议,很快盐矿出产的第一批食用盐就上市了,价格比之前要便宜一半,老百姓自然是喜出望外,羌人见目的达到,也就不再反叛。 平定了叛乱之后,秦浩跟凌不疑带领军队返回都城,大军在外时间久了容易遭人非议。 就在大军抵达都城时,恰巧程始也德胜还朝。 程少商坐在马车里伸手掀开车帘的一角偷偷瞄着外面热闹的街景,小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够带她离开都城,可是离开之后,她又市场梦到都城的情景,其实,她想念的不是都城,而是那个人。 忽然街边一阵骚动,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陇西大捷,大军已经在城外十里了。” “是嘛,没想到这凌将军跟秦将军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能征惯战,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萧元漪一身戎装,打马来到程少商马车边上,敲了敲马车边缘。 程少商无奈的放下车帘,闷声坐到车内,跟父母见面之后并没有她想象中那般美好,父亲程始倒是挺宠她的,有求必应,母亲萧元漪见了她却始终板着脸。 程少商又不是小孩子了,没法用撒娇去讨母亲欢心,母女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城外,文帝传旨的太监来了,凌不疑作为平乱主帅获封关内侯,封号是阴安侯,官至平虏中郎将,四品武职,对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已经是极进荣辱了。 至于剧中: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自然是不存在的,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这特么是妥妥权臣的标配好吧,首先文帝对凌不疑比亲儿子都要好,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这不是把凌不疑架在火上烤吗? 其次,作为中兴皇帝,文帝怎么可能智商如此低下?只能说编剧的知识储备着实感人。 而秦浩的封赏也不低,封的是大庶长比关内侯低一级,但也是十八级军功,官职则是典军中郎将,另外还赏赐了一些田产、珍宝。 “二位将军,陛下已经在宫中设宴......”太监话还没说完。 凌不疑就对秦浩道:“我还有要事在身,就先告辞了。” 说完就起码走了。 秦浩不禁暗自摇头, 但凡是在外立下大功的将军,回朝之后哪一个不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皇帝猜忌,这货可倒好,一点面子也不给。 果然是被爱之人有恃无恐,要不是文帝对霍家一直心怀愧疚,凌不疑就是有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凌不疑可以不给面子,秦浩不能给脸不要脸,乖乖跟着太监去了宫中。 文帝拉着秦浩聊起了出征的一些细节,秦浩也捡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说给文帝听。 文帝大笑过后指着秦浩的鼻子笑骂:“你小子滑头,朕当年也是马背上夺得的天下,大军征战九死一生,若是像你说的这般轻松还打什么仗?” 秦浩拱手笑道:“陛下圣明。” 文帝拍了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