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突击三号堡垒(六千字大章)
楚军发起九江战役的第一天,就先后攻克了十四座小型堡垒,杀伤明军两千多人,摧毁或缴获明军各类中、小型旧炮三十多门。 尽管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型堡垒,也没有机会或缴获野战炮。 但是战果依旧算得上是巨大。 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一天的作战,楚军夺取的这十四座小型堡垒已经让楚军挺进到了距离明军大型堡垒比较近的地方。 下一步,楚军就可以对明军在城墙外的核心堡垒,也就是那些大型堡垒发动进攻了。 这些大型堡垒,每一个都不算小,这些壁垒的四周都有着壕沟,壕沟外有着大片的尖竹片、木桩等障碍物。 而整个堡垒也不砌墙所形成的空心堡垒,实际上这玩意就是依托原来的小矮山,然后进行修整所形成的一个实心堡垒,起到的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作用。 堡垒顶部,并没有构筑单薄的胸墙,而是直接以一两米厚的沙袋作为掩体,士兵们可以在沙袋对外开枪或放箭。 同样还部署有两斤半野战炮。 而这些野战炮之间,还有环形沙袋工事。 同时堡垒中间的空地里,还挖掘有防炮工事。 追求的是对实心炮弹,乃至臼炮的防御效果。 明军之所以把这些堡垒工事搞的这么变态,并极端注重防炮,甚至为了防炮忽略了其他方面,纯粹是因为楚军的火炮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 而实战中,明军的这一系列堡垒防御同时, 看似防炮效果很不错,但实际上在应对步兵冲击上却是非常差。 之前在临湘、长沙战役乃至现在九江城战役的第一天作战里。 楚军的火炮发挥虽然受到了限制, 但是也只是被限制了一部分而已, 依靠大量密集火炮的重点炮击, 依旧还是能够摧毁这些所谓的堡垒的。 而同时,因为明军的防御工事过于追求防炮性能, 在防御步兵进攻方面就显得很不足了。 比如明军为了躲避炮击,把步兵们分散部署,并让步兵们躲进防炮工事里, 这样一来当楚军的步兵们冲上来后,明军自身就很难及时的集结兵力进行列队作战。 至于说躲在战壕里开枪…… 这会又不是一战,他们手中的武器也不是什么连发步枪,机枪! 他们甚至连燧发枪都没有……他们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少量火绳枪,再加上大量射程很近, 威力有限的火门枪以及冷兵器而已。 这也就意味着, 一旦明军的火炮无法阻挡楚军的步兵推进, 那么后续他们的步兵就很难组织起来有效的火力拦截, 然后被迫进入白刃战。 同样因为战壕的存在,兵力分散部署的缘故,他们也很难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大量兵力列出密集队形迎战,结果就是被分割包围, 在一场场小规模的近距离混战中被楚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绝对优势的装备性能逐一消灭掉。 这种情况, 在第二天的战斗里体现了更加明显! 经过第一天的残酷作战后,城内明军兴许是接受不了新标军的大量战损,开始对新标军进行了收缩,在城外各堡垒进行防守作战的明军, 开始以营哨兵为主。 尽管这些营哨兵里也有不少的战兵, 但是综合素质依旧不如他们的新标军, 这打起来很多时候连和冲上来的楚军进行近距离混战的勇气都没有, 而是在遭到楚军的密集炮击, 死伤了少数人就就开始动摇, 进而发生溃逃。 少数干预抵抗的营哨战兵, 也很快被集中突破的优势楚军歼灭。 第二天中午时分,明军在西城门外的三号大型堡垒外的多座小型堡垒被逐一攻破,楚军从三面包围了这座大型堡垒。 午后时分,楚军开始对三号大型堡垒发动猛攻! 为了攻克这座小型堡垒,楚军出动了第二十三步兵团、第二十四步兵团一共两个步兵团,而支援这两个团作战的炮兵力量更为强悍! 第六炮兵团、近卫军炮兵团、第一臼炮团足足三个炮兵团的大部分主力火炮,都是对准了这个三号大型堡垒进行狂轰乱炸。 十八门九斤野战炮、三十六门五斤野战炮、五十二门四十八斤臼炮! 此外还有临时加强给近卫军炮兵团的四门十四斤重型加农炮。 总数超过百门的中大口径火炮对着这个小小的三号大型堡垒进行炮击,其炮击密度,远远超过了这座堡垒所能够承受的极限。 经过三十分钟的密集炮击后,三号大型堡垒已经面目全非,绝大部分工事都被彻底摧毁,硝烟弥漫,烟尘滚滚,一个人影都见不着了…… 堡垒顶部部署的四门两斤半野战炮一炮未发,就被彻底摧毁,哪怕是厚实无比的沙袋工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