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钢铁大突破
本里,木料是大头,相对来说火炮反而是小头。 毕竟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只要没啥原料限制,能够利用机械设备大批量生产的东西,那么生产成本基本都贵不到那里去。 但是很不幸,木材这东西,加工不是问题……问题是木料本身就贵! 大楚帝帝国为了建造各种战舰,可是满世界砍伐以及外购各种适合的木材,甚至都专门跑到广西甚至云贵的地区去寻找并砍伐上好的木材,又从南洋各地广泛进口各种上好的木材。 即便如此,其实也是问题多多,因为难以获得橡木这种优良木材,大楚帝国只能用其他次一等的树木,这造出来的战舰多少性能会有所影响。 其次是就算你获得了大量的顶级上好的木材,那么也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等待,比如橡木砍伐后,要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放置十几年,然后才能够成为合格的建造战舰所用的木材。 而大楚帝国成立才一共也才十几年呢,至于前明时期,人家根本就不玩海军,可没储备大量木材的习惯。 所以大楚帝国大规模造舰的时候,所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缺乏大量的合格木材,准确的说是晾干后的木材……并且极度缺乏盖伦船型的船肋木材,这玩意需要天然带有一定弯曲的木材才行,而自然界哪有这么多适合并且也足够树龄,同时树种还适合造船的天然弯木啊…… 大航海时代里有些国家为了得到适合的船肋木材,在种植造船木材的时候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让木材生产的时候就带有一定的弯曲角度。 光靠大自然,那么这么多天然弯木啊! 历史上清末时期,大清王朝发起洋务运动在建造西式船只的过程里,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几十上百年没有专门培育这种造船木材,以至于国内根本找不到多少船肋木材,而进口也很难进口到。 最后清末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清末时期的福建船政局直接跳过木船肋阶段,学习西方列强造铁肋木壳船,如此才有了1877年建成的‘威远号铁肋木壳舰’。 这船之所以能出现,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满清王朝严重缺乏船肋木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t;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自己没有,又进口不到,怎么办?难道要死磕,自己种一大片造船木材,等几十年后再造船?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既然船肋木材没有,那就用铁肋呗。 此路不通就绕路! 而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也面临着同样的为,没有建造西方船型传统的华夏大地,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适合的船肋木材,前些年还能靠着全国到处搜刮,派人去各种深山老林里寻找并砍伐,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依旧出现了不够用的情况。 但是战舰以及众多商船的建造不能拖啊,所以大楚帝国方面都是采用一些取巧的办法。 比如橡木没有,柚木不够,那就使用松木、杉木这些不咋地的木材。 没有自然晾干的大量木材,那么就采用人工烘干的方式进行快速烘干,以缩短烘干过程。 没有天然船肋,那就对已经初步成型的树木进行强力的人工干预,以求在短短几年里就让树木形成一定的弯曲角度。 不过这些解决办法都带有一些后遗症,并且这些后遗症就导致了大楚帝国这些年建造的船只,尤其是对材料要求非常高的战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 比如最早的一批大冶级护卫舰,使用了五六年后基本都退役了……因为当初造的时候使用的是晾干不够充分的木材,船肋也是不咋地,导致使用寿命不足,使用五六年后就千疮百孔了,最后只能退役。 不管怎么说,木材实际上都已经限制了大楚帝国大规模建造船只,尤其是建造战舰的规模。 这也是舰政部方面把主义打到刚忒上来的主要原因。 铁这东西,以大楚帝国目前的钢铁产业而言,不敢说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也绝对够海军用的,尤其是大冶搅拌法开始大规模应用后,大量熟铁被生产出来,也意味着熟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成本能够得以控制……此外毕竟海军造舰也只打算部分使用钢铁,主要是用于承重结构,不可能说全部使用钢铁的。 至于后续的加工,尤其是大型熟铁部件的加工很麻烦,但也可以通过增加大型设备,建立新工厂来解决。 但是工厂嘛,这东西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很简单。 只要舍得砸钱,工业部分分钟能够建几个专门生产这些大型零部件的工厂出来,毕竟设备和技术都是现成的,唯一需要的就是砸钱。 而大楚帝国,不差钱! 所以经过讨论后,罗志学面对海军的专项经费申请也没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