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李氏制铁要融资
自从江宁号护卫舰成功海试,体现了铁肋木壳船的可行性后,大楚帝国海军就毫不犹豫的全面推行了铁肋木壳船的大规模建造以及服役计划。 毕竟铁肋木壳船的原料来源完全可控,去关键的铁肋材料只要砸钱下去扩产,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以目前大楚帝国一年超过十万吨的熟铁产量,满足海军的熟铁需求搓搓有余。 不像是造纯木船的时候,有钱了也只能拖拖拉拉的慢慢造,因为船肋材料严重缺乏,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除了材料来源问题外,铁肋木壳船的建造成本以及全寿命使用成本也要低于纯木壳船。 建造一艘木制战舰,是需要大量的珍贵上好木料的,光是材料费用就非常高昂。 而大量采用熟铁材料后,尽管目前的铁制品材料价格也不算便宜,但是后续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工艺的进一步成熟,价格必然会持续下降。 这从第一批护卫舰的量产订单就能够看的出来,海军下达的首批护卫舰铁肋木壳船订单是十二艘,船型由江宁号改进而来。 预计标准排水量为五百五十吨,包含火炮,帆装在内。 十二艘的总价为一百壹拾万楚元,平均下来,每艘单价九万一千六百多楚元。 这比之前预估的十万楚元一艘还要更少一些。 而这仅仅是第一批订单,严格上来说其价格还算是偏贵的,而后续第二批的订单必然还会更便宜。 除了护卫舰外,大楚帝国海军还设计并建造了铁肋木壳船的巡洋舰、战列舰。 而这两个船型对比以往的木制战舰,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吨位要更大! 设计的一等巡洋舰泉州级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三百吨,这个吨位放在早些年的大楚帝国里,妥妥就是三等战列舰的吨位了,而放在同时代的欧洲也是战列舰的标准了。 而新设计的战列舰吨位也是更大,新设计的三等战列舰天津级战列舰吨位达到了一千八百吨。 一等战列舰则是更恐怖,还在设计当中的一等战列舰,拟定排水量会达到三千吨以上。 这也是战舰发展的一个必然路线,那就是战舰不断的大型化,以往的木制战舰时代如此,如今进入铁肋木壳船时代也同样如此。 更大的船体,能够让船只的稳定性,航海性能更加优秀,并装备更多,更大的火炮。 当然了,想要建造更大的船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对造船技术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建造纯木战舰的话,三四千吨的战列舰也不是说不能造,但是难度会非常大,造价也会非常的恐怖。 但是大量采用熟铁材料的话,那么建造这种大吨位战舰就简单多了,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新一代的铁肋木壳战舰,除了吨位要更大外,还有两个更加明显的特征。 一个是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上层建筑,连船尾楼都被取消了,整艘船看起来都是通平的。 取消上层建筑是为了降低重心,以部署更多的大口径火炮,此外也和大楚帝国海军的战术理念出现了变化有关系。 那就是比以往要更加注重舰炮的作用,试图在海战中直接通过舰炮来消灭对手,而不是和以往一样还保持跳帮作战。 这里要说明的是,高大的上层建筑,对于跳帮作战而言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毕竟能够让水手居高临下作战。 上层建筑被降低,乃至到最终的取消,这一路发展也是火炮技术的发展,海战的主要作战方式从跳帮作战到舰炮交战的过程。 所以,新一代战舰里取消上层建筑,也是和第二个明显特征有直接联系。 新一代战舰的第二个明显特征就是统一的大口径火炮! 后世当中,统一重炮理念可不是在后世钢铁战列舰时代才有的,实际上在风帆木壳,前装滑膛炮时代里,大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就有过……并一直延续到线膛炮大规模应用为止。 因此你也可以把统一重炮,看成是风帆前装滑膛炮时代的最终火力布局…… 基于这样的理念下,批量建造的江宁级护卫舰,主炮为六门130毫米中管加农炮以及六门130毫米短管火炮。 基本理念就是把以往的100毫米以及115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换成口径更大的130毫米中、短身管的火炮。 不再追求炮弹初速,而是追求炮弹的末端动能以及炮弹的装药量。 口径更大的火炮,其榴弹装药量自然也要更大一些,这样爆炸威力也更大,能够更好的杀伤敌军的甲板人员以及破坏帆装。 小小的五百多吨的护卫舰,装备十二门1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