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8)
老太医一头的汗,顾不上擦擦就开始诊断,整个都城的人都能看见天上的异象,他刚刚听见了那句“二十三岁英年早逝”也担心这位年轻侯爵的身体。
汉武帝见太医令一时半会不说话,皱眉问道:“冠军侯可有恙?”
霍去病不动声色地重重握了一下太医令的手,示意他不要乱讲话。
大军出征在即,就算他身体真有点什么他也必须去,士气这东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能因为这种事情消磨。
“侯爷的身体,倒是未见什么暗伤,”太医令不敢说他的打仗方式太折腾身体,只能硬着头皮暗暗提醒,“得闲时需要多静养。”
【夏季战役还是没有逮住浑邪王与休屠王,但河西走廊差不多已经被西汉军队收入囊中了,匈奴人将会失去对它的控制,进而失去与羌氐等部落封锁围堵西汉帝国的能力。
这条祁连山的支脉卡在季风带上,降水充足,塞上江南的盛景也多依赖于这片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现在去甘肃,还能窥见两千年前的人文景观。
焉支山草场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一直用到现在——山丹军马场现在仍然是亚洲规模第一世界第二的马场。
汉武帝的军马养殖计划走上正轨,优良的马种跟天然草场相辅相成,为后来汉帝国的军事实力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骑兵的重要性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着重体现了,无论后来的封建王朝强盛还是弱小,骑兵就算只是个摆设,那也是要有的。
汉武帝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虽然大军没有按预定作战计划执行,但好在战争的结果比他预料得要好得多,尤其是其他三路大军都或多或少地出了点意外,更显得霍去病这支部队尤其能干。
前面只说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封赏,其实他手底下那些有军功的人也都得到了厚赏,封侯的有好几个,只跟着霍去病到了小月氏的也被封了左庶长的爵位,如果说之前是霍去病臻选军中强壮之人入己队,后面就变成了有点本事的都抢着进。
在秦汉,军功基本上算是封侯的唯一途径。
如果要再打一次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武帝应该也是愿意的,但他没有那个机会了。】
这话听得众人心里一紧,汉武帝隐在宽袍大袖下的手掌悄悄握起,跟在他身边的太史令自顾自地记着天幕上的画面,大气都不敢出。
是发生了什么使天下披缟素的大事吗……可是天音之前也没说过啊!
【因为这两个匈奴小boss选择举白旗,不用打,他们投降。
前面的视频里就说过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全看季风降水,但有山的地方总共就那么些,纬度再高一点,有水汽也给你冻成冰碴子,土比草多,环境干旱恶劣。
匈奴是由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共同组成的,靠近南边的部落肯定比靠近北边的部落更容易饲养牛羊,所以他们内斗其实也是有的,大家一起穷无所谓,我开破三轮你开路虎就惹人不满了。
特别是你开路虎还开得那么废,拿机枪当烧火棍,占着最好的草场还被汉人打得节节败退,伤亡数万精兵,不如让给在漠北的我们,于公于私,伊稚斜单于对浑邪王这个赔钱货都非常恼怒,干脆砍了了事,他直接下了召回的命令。
匈奴虽是部落合成的国家,但他们基本的国家机器还是有的,部落首领每年都得在三个中心集会,这道来自王庭的命令威慑力非常强大。
浑邪王一听立马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决定打不过就加入,回去肯定就是个死,西汉从汉初的时候就有诱降匈奴人的做法,他拉着同样惨败的休屠王遣使去了汉廷,声称愿意归降。
史书记载:“天子闻之,於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霍去病一岁三出役,他在这一年第三次带兵来到河西,受降很能代表一个帝国的颜面,霍去病不可能不去。
后面他英年早逝,也许跟太过奔忙有关。
当时的情况,浑邪王和休屠王虽然被霍去病按头打了两次,损失了很多人,但他们的“残部”也有数万人,而且受降的地点,还不是在两军对峙的边缘,是在匈奴人的地盘上。
如果真是诈降,等霍去病孤军深入再围而攻之,那光凭这个冠军侯的项上人头,就足以抵消浑邪王的死罪了,休屠王真想变卦,而且单于没有那么想要召回他,他犯不着陪浑邪王做叛贼。
然后他被浑邪王弄死了,浑邪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等着霍去病来,两军隔河相望,霍去病骑马入敌营,当成自己家似的下命令,把想逃跑的匈奴士兵就地斩首。
这是个很冒险的行为,如果真是诈降,如果不想投降的那些匈奴士兵带头哗变,那深入敌营的霍去病无疑很危险。
可是一想到他的作战风格,又觉得这就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他不畏惧匈奴人,有着开疆拓土的极大热情。
这次冒险无疑是值得的,《史记》里记录了这场受降带来的重要结果:“以宽天下之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