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苏合的到来让谢扶桑一路上有趣不少。
而在谢扶桑心中,她对误会江宴而引发的尴尬也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因为她发现了一件令她十分高兴的事情。
她之前便瞧着江宴便觉得十分眼熟,却一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可就在前几日大家赶路休息途中,江宴在河边接水时,谢扶桑瞧见了他后颈深处的红色胎记,虽只瞧见了胎记的上部一角,但那胎记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太过特殊了。
凌霄此时走了过来,在河边与江宴耳语几句,片刻后便离开了。
谢扶桑瞧着眼前两人熟悉的脸,突然想起了四年前的盛夏。
那天,她和师傅在昆仑山下的医药小筑中摆弄刚炮制好的药草,听到有人敲门。
她打开竹门,便瞧见一人正背着另一个因高烧昏迷的少年,前来求药,那便是四年前的凌霄和江宴。
那时正值西北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江宴当时深中刀伤,又未能得到及时医治,导致伤口溃烂高烧不退。
凌霄带着江宴看了很多大夫,都说炎症太过严重,无能为力。
后来凌霄不知从哪里得知,昆仑山下的医药小筑有一种专克炎症的妙药,便前来求药。
凌霄口中的妙药便是谢扶桑凭借现代知识提取出的抗生素。
只是虽然西北边境有很多自中原来的能工巧匠,可以制作她需要的一些仪器,但是毕竟条件有限,她缺乏许多精密的仪器,提取抗生素时需要用到的无菌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也不能完全满足。
所以她在提取的抗生素时采用的是最原始固体培养法,不仅纯度低,效果也没有现代的好,进而也没有流通在市面上,只有很少的人知道。
但好在古代人还未用过抗生素,体内还没有产生强的耐药性,谢扶桑提取的抗生素便有了用武之地。
高烧重病的少年意志力很强,在谢扶桑尽心的医治下,他终于被救了回来。
在他康复的那段时日,谢扶桑曾问过他的名字。
少年当时对她说:“江河,大江大河的江河”。
她当时还在想,怎的这少年一副富家公子的风流模样,名字却是这般土。
想来他当时便是骗她的。
后来江宴临走前同她讲:“我和属下这一去定是九死一生,为了简便行装,加快行军速度,我们只能带三天的口粮。”
“若是幸运,这一路上会碰到乌雎旧部,我们会一路斩杀夺取他们的物资,率军直捣乌雎旧部的老巢,不灭乌雎定不还,若我命大能够凯旋的话,定会率军路过此处,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
谢扶桑闻言,将自己和师傅做的压缩干粮全部送给了他。
谢扶桑和师傅有时需要在山上找罕见的草药,有时常常会在山上呆许多天。
她们两个女子又要拿药篓和采药的铁器,又要拿几日的干粮,实在太过沉重,谢扶桑便借着现代压缩饼干的灵感,和师傅一同研发了体积小,便于携带,热量又高的压缩干粮。
没想到当年为图方便和师傅弄得压缩干粮的法子,如今阴差阳错倒还帮了大凉的将军。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要率领三百铁骑深入大漠直捣乌雎旧部,谢扶桑是有些不信的。
可少年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的对她说:“等我凯旋”,倒真像话本中描绘的鲜衣怒马少年郎的形象。
谢扶桑想起少年离别前坚定的眼神,直觉使然,她信了他的话。
后来她在昆仑山下同师傅研究到了三个月期限,她本该按时回家中的。
可她想起少年临别前的话,固执地又在昆仑山下多呆了一个月。
家中见她一直不肯回府,便来信询问她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谢扶桑看信中的意思,母亲颇为担忧她,竟想同谢衍来昆仑看她。
谢扶桑不想谢衍和崔婉因她来回奔波,又见少年毫无音讯,心中隐约觉得可能天妒英才吧,便启程回了驻州城。
再后来谢扶桑忙着研究医术和药物炮制便淡忘了这件事。
谢扶桑终于认出了江宴,江宴却不大高兴。
他总觉得谢扶桑是因为看到了凌霄才想起了四年前的事,心里总隐隐觉得在谢扶桑心里自己还没凌霄重要而生闷气。
他又想起了四年前的情形。
那时他在黄沙中浴血奋战,得胜归来特意率军绕远路经过医药小筑。
可他却发现那里大门紧闭,早已无人。
他询问了周围的百姓,医药小筑邻里的百姓都说他来的不巧,那两位女神医前些日子就走了。
他又继续询问,是否有人知道那年龄最小的女子去了哪里。
可周围人却说:“那两位神医未曾交代过去了哪里,不过她们每年经常在夏季来这里三个月,说是要研究医术。公子若是想找两位神医,不妨日后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