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
最后走上大路,沿着大路往下,在第二个三叉口的时候分离。汪玲和彭冰家连在一起,因此她们会手拉着手,一起往上走回家。郑之文则需要沿着另一个岔口一个人往下走回家。
其实,如果沿着大马路,从学校到家,只需要走十五分钟。但是那时候的她们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喜欢在各种陌生的环境里绕来绕去,走上两三个小时也不嫌累。而且仿佛不会害怕,不会害怕田野间蹦出的青蛙,树林间的蹿出的松鼠山鸡,也不会害怕小路上突然出现的陌生人。
不仅如此,彭冰还大着胆子和那些陌生人搭话。有好几次,还收到了陌生大人送的水果、瓜子和红薯。郑之文作为一个标准的好学生,提醒她们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于是她们会捏在手里,在快到家的时候才吃,郑之文认为“这样就不怕有毒了,就算有毒也有人送我们去医院。”
但是仅限于放学,早上的时候,她们三个都起不来,只能老老实实沿着马路去学校。
每年开学报名的前两天,都是西河小学最热闹的日子,学校里所有的学生老师,还有大部分家长,都会出现在学校里面。因此,当她们到学校的时候,每个班级门口都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原来,分班名单贴在了每个班级门口的墙壁上。她们三个准备每人看一个班的名单,然后汇合。
“之文!之文!”隔着走廊,有人在另一边招手,之文看了一下,是她的一个堂妹郑甜甜。她应了一声,示意汪玲和彭冰自己先过去顺便看一班的名单。
“之文,我们俩都分在三班啦!汪玲和彭冰在都在一班!”郑之文刚走近,郑甜甜就迫不及待地说。
及至站在她身旁,之文才发现她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珠,郑甜甜身材微胖,虽然比郑之文小一岁,但是个子却要高出许多。郑之文看她着急的样子,笑着踮脚用手给她扇风,问她怎么知道。
“刚在校长办公室听说的,说是今年分班倒着分。喏,门上的名单还是我帮着贴的。你快跟她们俩说呗,让她们别挤了。”
郑之文又重新挤入人群,将这个消息告知给汪玲。挤了半天没找到彭冰,只好拉着汪玲又回到郑甜甜身边。
三人站在走廊尽头,靠近上二楼的楼梯间。郑甜甜用手搭个凉棚,依靠着身高优势继续寻找彭冰。汪玲和郑甜甜关系一般,脸皮薄。不太好意思问她,只能小声地问郑之文,其他关系较好的同学都在几班。
郑之文又转问郑甜甜,郑甜甜按照记忆一一数出。
“程薇……我没看见程薇名字,可能转学了吧。”
程薇是除了彭冰和郑之文意外,汪玲最好的朋友。她听罢有些失落,但是并不意外。西河镇家庭条件好点的家庭,都会把孩子转到县里或者市里的学校。年级越高,学生越少,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之文!陈老师叫你去初中部办公室。”一个小学时的同班同学站在行政楼二楼的走廊边,冲着她们大喊。
楼梯间冲外的那面墙上半部分是镂空的,透过花瓣状的墙孔能看见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女生趴在栏杆上,双手做喇叭状。
“哪个陈老师啊?”
“我也不知道,我就听别人叫他陈老师。我也得去,你快来,啊!”说完就转身走了。
郑甜甜和汪玲准备陪她一起去,这时,有老师带着保安,拿着一大串钥匙来开门。人群自动让道,同时许多学生开始往前挤,准备抢个好位置。
郑之文看一眼郑甜甜,后者给她比个“OK”的手势。汪玲则不知不觉地站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了。
郑之文到办公室的时候,里面已经站了很多人了。七八个家长,十几个学生,五六位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十分吵嚷。郑之文听了半天,才知道是因为分班的事,老师们正在安抚人心。
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分到三班,但是又担心分到一班师资力量不好。于是来找老师理论。于是老师只好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部分有意见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再三确保不会偏心。苦口婆心解释半天,最终又给部分人办了转班,这才使事件得以平息。
待到这个插曲结束,人群分散之时,郑之文出办公室门环视一周,人流已经少了许多。特别是家长,几乎都走了。肉眼可见的都是大一点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郑之文没有手表,因而对时间没有概念,但是她猜想起码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郑之文从行政楼左边的楼梯下去,走廊上只有两三个人。她终于有时间看分班名单,正如郑甜甜所说,一班的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但是有汪玲和彭冰。
她没有看二班的名单,而是从敞开的教室门,往里瞅了一眼。
到三班门口,她站在门边往里面看了一圈。里面有十几个学生,三四个男生,七八个女生,散落着坐在不同的位置。见她站在门边,默契地同时抬头望过来,又同时默不作声地转过去。
郑之文尴尬地回到墙边贴名单的位置,看着名单第一位的自己的名字,确认自己没有走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