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太极虽然厉害但也最为难练
依照古武界的礼节,双方拱手抱拳,各自说了一声“请”。 随后由季常先先发制人,疾跨数步,一拳出,走中路,势如离弦之箭,迅雷不及掩耳。 这是形意五大拳式之崩拳。 夜星宇双掌环抱胸前,似开似合,不从正面抵挡,而是由侧方切入拨动,原本中正平直的强力一拳,轻易被他带偏了轨迹,打在了空处。 此乃太极十三势之捋势。 季常先很快收招,再进一步,再出崩拳,仍旧走中路,直轰夜星宇前胸。 夜星宇单臂一振,力斜而上,如弹簧瞬间撑起,季常先的拳头就被抬高了几寸,力量上飘,降不下来,再次打偏。 这是太极十三势之掤势。(掤:bīn) 季常先两拳无果,眉头一皱,大喝一声,再出第三拳,仍旧是形意之崩拳。 而夜星宇不声不响,双手一按,掌压手臂,逼得季常先拳势下沉,无功而返。 这是太极十三势之按势。 只一瞬间,两人就已交锋了三个回合,但因为拳速极快,在普通人看来,就是眨一下眼皮的工夫,根本都看不清楚拳头是打哪,也不知道是谁占据了上风。 只有同样身为古武者,甚至是达到内劲层次的古武者,才能捕捉到两人之间的交手细节,并试图揣摩其中的门道。 形意对太极,前者刚猛而擅攻,后者柔韧而擅守,各有所长,若都处于同一境界,那三招两式之间,就难以分出胜负。 按理说,季常先大约摸到了丹劲的门槛,本身劲道要比夜星宇强出一筹,拳速也很快,应该很容易取得优势。 可偏偏夜星宇用太极来应对,避实就虚,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似慢实快,总能找准对方招式和劲道间的薄弱点,四两拨千斤,以弱克强,让季常先的每次出手都无功而返。 季常先练了几十年的形意,也不是没跟太极武者交过手,可没有一次像现在这么憋屈,就好像大铁锤砸进棉花堆里,根本不着劲。 对方的太极,跟他之前碰到的太极都不相同,有种浑然天成虚不着劲的诡异力量。 明明是一拳打中路,可到了对方身前,偏偏就打歪了,没有半点杀伤力,还要受到一股反震力量,打乱节奏。 这样的太极,季常先第一次见,总感觉自己的形意拳法像是被对方恰好克制一样,完全打不出手感和威力。 实际上,三大内家拳术各有所长,太极的确很厉害,可形意也不差,两者属于同一层次,并无高下之分,真正过起招来,还得看个人的修为和实力。 季常先一直都对自己的实力有强烈自信,自觉不会输于任何一位同级别的太极高手,可为什么这次交手的感觉就那么奇怪?有力使不出,出拳就打偏,活见鬼了! 他却不知,夜星宇的太极,不是六大流派的任何一种,也不是武当秘传之太极,而是由张三丰首创的太极两仪无极功,论玄妙程度,比起现今最受称道的左氏太极还要高明。 太极两仪无极功,又名太极十三势,前一个名称很少有人知晓,而后一个名字则广为流传,许多人都听过,但真正练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三丰本人,另一个就是夜星宇。 之所以名为十三势,是因为这套武学总共有十三种技击手法,分别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前面八种,暗合八卦,称之为“八劲”。 后面五种,暗藏五行,又名为“五步”。 八劲加五步,即八卦加五行,一共有十三,便是太极十三势。 太极讲究后发制人,是一种以拆解破招为主的技击武学,依照敌人的来势,可用八种方向迥异的劲道,以及五种有效移动的步伐,来进行破解和反击。 八劲对应八卦方位,分为四正劲与四隅劲,也就是上、下、左、右四个正方向,和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斜方向。 掤、捋、挤、按,即为坎、离、震、兑四正方,为四正劲。 采、挒、肘、靠,即为乾、坤、艮、巽四斜角,为四隅劲。 五步更简单,就是前进、后退、左闪、右避、居中不动。 进、退、顾、盼、定,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进”和“退”,就是字面意思,即前进和后退,不难理解。 “顾”和“盼”,即向左和向右,来源于一个成语,叫做“左顾右盼”。 至于“定”,就是静止,原地不动,位置不移。 简简单单的道理,却包含了无穷奥妙,要怎么理解,该如何使用,说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