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京师的万人血书
头上,还有许多地方正在进行着。” “只怕是这京师之中数百万人,约莫有八九成都是参与了其中。” 蒋瓛的语气中,都透露出非常明显的震撼。 他已经算是见识过不少市面的了,可这样的场面还真就是第一次遇到。踸 说句大不敬的心里话,就太孙殿下这么个程度,已然是超越了陛下了。 朱元璋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对蒋瓛吩咐道:“抬起你的右手给咱看看。” 在陛下的吩咐下,蒋瓛自然是伸出右手。 朱元璋看了眼问道:“所以你是在什么时候也把名字给写上去了。” 蒋瓛略微尴尬的说道:“回禀陛下,臣见第一批送来的血书之中还有不少空隙,便也把自个的名字也加了上去。” 这算是小聪明的伎俩,其实蒋瓛这样的小心思当然是不可能说瞒过朱元璋的。 可这让朱元璋感觉很是受用。踸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这是对自家大孙的关心呐。 且有这么大的反响,让朱元璋的心里很是畅快。 “大孙可是知晓了此事。”朱元璋再行询问道。 蒋瓛回道:“太孙殿下今日早间一直陪着锦妃作画,应当是并不知晓此事。” 毕竟是皇宫,除开比较紧急的情报外,一般通传都是在于锦衣卫这边。 而朱英最近得空闲时,要么就是陪着徐妙锦作画,要么就是听叶月清谈情,亦或者是到每个妃子那里去探望一番。 原本一心想让大孙操劳起来的朱元璋,却发现如今的大孙,好像是直接过上了比自己还悠闲的生活。踸 可偏偏就是如此,朝廷政务,军情要事都从来没有被耽误过,反而是更加良好的在循环。 这也让朱元璋没得办法去说教,最后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朱元璋有些感慨:“咱这个大孙呐,什么都好,就是过于慵懒了一些。” “单看其日常行事,可真就跟历朝历代的那些庸君昏君还真没啥区别。” 这话不管是蒋瓛还是身边伺候的太监刘和,可都没法去接,只能是沉默着不吭声。 朱元璋突然有些好奇的对身边刘和问道:“咱最近都没怎么关注言官那块,那些个天天把礼教挂嘴边的家伙们,可是有过弹劾大孙。” 这些个清官言官们,一个个最为头铁不过,哪怕是朱元璋本人要是有什么犯错的地方,也是直接上奏章弹劾。踸 鉴于对元末腐败吏治和农民起义的亲身体会,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明代言官制度,并且是给予了很大的权力。 建立之初朱元璋曾道:“臣不谏君,是不能尽臣职。君不受谏,是不能尽君道。臣有不幸,言不见听,而反受其责,是虽得罪于昏君,然有功于社稷人民也。若君上乐于听谏,而臣下善于进谏,则政事岂有不善,天下岂有不治?” 这是因为担心后世子嗣作为皇帝权力过大而没有制约,所以特地设下言官制度。 一来是起到净化吏治,二来也可作为规劝君德。 当然,历史上的发展总是和朱元璋的想法相违背,亦如这言官制度,在明前百年倒还是不错。 最后这言官制度,自然是跟朱元璋的反腐,禁黄,藩王,卫所的结果差不多。 与朱元璋想象的美好大相庭径。踸 从明孝宗的‘两京言官之狱’事件开始,言官们就可谓是进入堕落的深渊了,彻底成为大明毒瘤,以至于发生言官之祸。 明中后期更是给朝廷造成了强大的破坏力。 这言官制度简单点说,就是朱元璋搞了个衙门,给他们俸禄,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弹劾,所谓是以言代行,每天就是做风闻言事,直言规劝。 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自己微服私访京师,或许是因为勾栏听曲所以耽搁了点时间,导致没赶上皇宫的宵禁。 按理说皇帝本人来了,这宫廷禁卫军当然是直接放行。 好巧不巧的恰好有个言官去面见朱元璋,没等到人后,只得是于宵禁前离开皇宫。 这也正是碰到了朱元璋 回来。踸 好家伙,这言官在宫里头等了许久未得召见,以为是朱元璋不想见他,结果是跑外边玩去了。 这个言官真就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冷嘲热讽,都算是把台阶都给掀飞了,以朱元璋自己定下的制度怼得其无话可说,大写的尴尬。 因为是想着对后世子嗣的制约,所以即便是现在,那怼了朱元璋的言官依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