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么花,你都替我回了吧。”
庞三家的连忙答应了,又见贾敏频频往里间探望,想着她心中也是牵挂着小主子,便问道:“王婆子疏忽,太太已经把她赶了回去,只是姑娘身边也离不得人,太太打算安排谁来伺候?”
“原看着那王婆子做事稳妥,从前玉儿有什么好东西,什么时候少了她的份,没想到却是个藏奸的,”贾敏说道:”原先那里何妈妈就挺不错,素日里只知道她话少,所以在我们跟前就没什么显摆的,先把她提上来,左右玉儿还小,把西厢房暖阁收拾出来,这几日玉儿就睡在那里。”
“是。”庞三家的答应了,见天色也不早了,就退下了。
一个丫鬟端着一个银白点朱流光盏在旁边劝着,可小黛玉坐在炕上不肯喝,正值无奈之际,就听一个爽朗的男声传来,“听说有人不肯乖乖吃药,唉,也真是枉费我千辛万苦去寻了这琼花来。”
黛玉听见这声音,支着身子,两眼巴巴地往门口望。
话音刚落,就见一身姿挺拔的少年背着手走了进来,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眉目间与林如海颇有些相似。
黛玉见她哥哥来了,小脸立马就笑成了一朵花,“琼花是什么样的,好哥哥,快给我看看。”
林瑜没有说话,眼睛却瞟了瞟丫鬟端着的药,黛玉立马会意,不带犹豫地双手接过药,一口气喝完,还把干净的碗底给林瑜看。
见妹妹这个淘气样子,林瑜不免觉得好笑,刮了刮黛玉的鼻子,藏在身后的左手便转到了前面来。
早有机灵的丫头拿来一个琉璃花樽,林瑜把花放好,又撒了点水,放到黛玉跟前,方便她看得清楚,笑道:“这是花市培育出来的新种,说是与当年隋炀帝南巡所求的琼花相差无几。”
琼花因隋炀帝一时得名,所以扬州种植琼花已经有几百年历史,黛玉看着眼前的花,却与寻常琼花没有什么不同,摇摇头道:“好好的一朵花,做什么要跟旁人扯上关系?”
即便是知道自己穿书,有着现代人思想的林瑜还是会被黛玉的脑思路给惊到,只是觉得好笑而已,摸了摸黛玉头上的小啾啾,便道:“这花撒上水,大约还能坚持两三天,放在你卧榻旁边可好?”
“人家好好长在树上,哥哥不该把它摘了来的,”黛玉摇摇头,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哥哥,花谢了明年会再长出来,那三弟弟呢?”
林瑜被这话问住了,但是又不能直接告诉黛玉这种生来病死的事情,黛玉口中的三弟弟,正是之前林如海与贾氏谈论的小哥儿,那个早逝的小弟弟。
林家子嗣单薄,所以无论男女,只按长幼排名,所以黛玉就是二姑娘。至于那个小弟弟,小孩子不满三岁,身子差,姨娘又太过娇养,生下来这几年竟是甚少离开乳娘怀里,一岁多了都不会走路,以至于一场风寒就要了性命。
孩子是家中最小的,又不满三岁,连族谱都未曾入,所以只在姨娘院中挂了几天的白布,停了三日灵,便送往了老家安葬,按理说小孩子身子骨没长结实,容易生病,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可偏偏不知是那起子嘴碎的,说是正房夫人怕庶子抢了嫡子的风头,暗中下了杀手,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就连身在书院读书的林瑜都被牵连进来了。
虽然贾敏当即就处置了几个人,但是架不住这些流言蜚语,索性就装起病来,一连几日都卧病在床。
林瑜是林家下一代的希望,林如海自然是不会让他有什么意外的,更何况,他与贾敏成婚多年,深知妻子品行,也不会做这样的事,直接就把这些闲言碎语从根子上处理了个干净。
林瑜知道母亲生病的消息,索性也回了家来,要去看黛玉时,却见屋子里一个伺候的丫头婆子都没有,不知去哪里玩去了,再进屋,就见妹妹脸上红的厉害,伸手一摸,可不就是发烧了吗?
林瑜登时就着急了,立马连人带被抱到自己屋里,一面叫人去请大夫,一面又让管家把黛玉屋里的人全部都捆了来,在得知妹妹只是着凉之后,才让人去给林如海贾氏说一声,免得二人着急,这事处理的十分周到,事后,林如海也赞了林瑜几句。
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林瑜默默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工科男,正想如何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跟黛玉解释人去世跟花谢是不同的时,就听外面丫头传来通报声,“太太回来了。”
隔着窗帘,就见着十几个婆子丫鬟簇拥着贾敏进来了,林瑜忙站起身行礼问安,黛玉却一动未动,坐在炕上,甜甜的叫了一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