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一举三得
“你要给我三两,我就要!”张顺闻言不由笑道。 “......”众人闻言顿觉无语,见过讲价的没见过这么讲价的。 “阁下身份尊贵,又何必戏耍与我?”那老者闻言果然怒目而视。 “秦王殿下,这钱我出!”宋企郊闻言顿时哭笑不得,果然贼就是贼,买个雅致的玩物还要硬抢。 “听我把话说完!”张顺闻言不由笑道,“按理说我本不该要这钱。” “莫说三两,就是三十两,三百两本王也曾不看在眼里。” “只是在商言商,我不能坏了规矩!” 那老者听闻张顺提到“规矩”二字,知他是个懂行的。 他不由抑制住怒火,开口问道:“此话怎讲?” “可能你已经听出来了,本王便是新占据陕西三边四镇的舜王是也!”张顺闻言不由笑道。 “我一不偷,二不抢,直言说与你听。” “若是你将此物与我,我便将它放到存心殿,专门用来招待来往客人之用。” “对了,我不要这一套,你再给我烧制一套新的,务必打上你的字号!” “本王所招待之人,不是达官贵人,就是文人骚客,经这些人一吹捧,莫说你这个小小的窑场,恐怕整个耀州窑都要风靡一时,畅销陕西。” “这......”那老者闻言一愣,随即一咬牙道,“好,那小老儿就且信秦王一次!” “我这就准备开炉烧瓷,定然选一套巧夺天工的珍宝奉于秦王殿下!” “好说,好说!”张顺不由咧嘴而笑。 他果然懂得其中的门道,自己替他打广告,他给自己支付广告费,理所当然! 不多时,众人走出了窑洞。 张顺把那老者支付给自己的“广告费”顺手递给红娘子道:“你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从你跟了我也没赚什么便宜,这三两银子算是我这辈子挣来最多的钱财,且与你吧!” “凭什么?”正当红娘子愣神的功夫,马英娘和王奇瑛闻言连忙阻拦道。 “偏生她是‘嫁汉’,难道我俩不是吗?” “那......那你们三个偷偷分了吧,可别人其他人知道哦!”张顺闻言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道:不管什么你们都要分出个高低上下出来。 而与此同时,那耀州知州宋企郊听到这里,哪里不知张顺是“讹”那厮银子,也不由摇了摇头,劝谏道:“秦王富有三边四镇,岂在小民一分一毫哉?” 这是个只知空读圣贤书,却不知经济学问的家伙。 张顺摇了摇头,也不接话,反而问道:“我看这这黄堡镇瓷业发达,不知有作坊几许?” “这......”宋企郊闻言沉吟了一下,不由摇了摇头道,“不曾仔细数过,怕不是有百余家!” “交给你个任务,把手中杂事且放一放,你亲自带人过来,给我挨家挨户注册登记一下。”张顺不由下令道。 “何谓注册登记?”宋企郊闻言不由一愣。 “这注册登记便如鱼鳞册一般,写明作坊字号,作坊所有人,作坊雇佣人员几何,每年产瓷器多少件。”张顺不由笑道。 “日后哪家做得好,别人冒用字号者,就要赔偿处罚。哪家做的不好,不能如约交割合格产品,依旧依法处置。” “这......”宋企郊迟疑了一下,总觉得“秦王”有什么目的,不由直接问道,“不知秦王何意?”谷 执行这些倒不难,关键是耗费人力物力,总得有个说辞吧? “仅黄堡镇一处既有作坊百余家,若是在加上陈炉镇、立地、玉华村、上店村等处,怕不是有三四百家。”张顺图穷匕见道。 “若是每坊征银三五两,一年怕不是能收千余两,足抵田赋三四万亩矣!” 明代田赋正税很低,一亩才征收三升三合五勺,三万亩足额征收也不过征收千余石。 “这么多?”宋企郊闻言顿时也吓了一跳。 那耀州本是小州,除了本州以外,只辖同官一县,每年田赋亦不过两三千石而已。 张顺张口就要从耀州窑收刮千余两白银,难怪吓耀州知州宋企郊一跳。 虽然宋企郊也很心动,不过多年的儒家“仁义”教导驱使着他连忙谏言道:“如今天下动荡不安,陕西又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民不聊生。” “秦王据天下之大义,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今秦人尚未闻秦王之仁德,秦王怎么能反而先计算利益得失呢?” 张顺闻言不由哭笑不得,指着宋企郊道:“腐儒之见!” “我吃不过三餐之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