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家
附近门市部的。
这个年代,工厂基本上实行的都是“早八晚五,八小时工作制”,没有工作的大妈嫂子们,也会卡着这个时间,早早地赶去门市部买菜割肉。
毕竟,菜有新鲜、不新鲜之分,每天屠宰场送到肉摊上的肉,也是定量的,去得晚了,别说顶好的五花肉,就算是不要票的猪下水,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对此,已经晚了这么长时间的程瑜,早有心理准备,看着案板上只剩下一堆被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她也并不失望。
“称一斤猪骨头。”从原身的记忆中,程瑜已经了解到猪骨的价格,直接把三毛钱递了过去。
这一堆骨头里,有猪筒骨,也有脊骨,反正,程瑜是拿回去熬汤的,也就不挑部位了,当然,人家也不可能让她在这儿慢慢挑。
猪骨头是用油纸包着的,上面还系了结,程瑜推着自行车,和碗一起拎在手上,载着闺女回到了四合院。
眼瞅着也要到饭点儿了,程瑜准备做饭,第一步,先把闺女打发出去:
“苓苓,去跟小虎他们玩一会儿吧,待会儿饭好了,妈妈再叫你!记得,就在院子里玩儿,不许跑出去啊!”
程鱼是因为没人帮衬,这才把女儿送到了单位的托儿所,但院儿里其他人家,要么是做妻子的没工作,要么是当奶奶的没事干,反正,看个孩子,能费多少神?
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让别人看顾着,哪儿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放心啊?更何况,送去托儿所,中午那一顿饭,是要交伙食费的。
小虎、小茹、平安,这三个孩子,跟杨苓年纪差得不大,都还没上学呢,平时,也是他们四个玩得最好。
杨苓蹬蹬蹬地跑去把奶糖盒子,放进自己的小箱子里,软乎乎地应了一声:“好!”这才跑到院子里去召唤自己的小伙伴们了。
程瑜虽然要做饭了,却也没打算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门微微敞开着,也能让她看见在院子里玩耍的女儿。
去水池边儿上,把刚买回来的五个碗洗了一遍,随后,程瑜站在案板前,正好用身体挡住所有光亮,把那一斤五花肉从背包里取了出来。
中午,她打算做个红烧肉,家里有土豆,切成不规则的滚刀块儿,正好解腻,再搁两个鸡蛋进去,表层浸了汤汁的鸡蛋,一定会格外入味。
至于主食,红烧肉肯定是要配米饭了,不过,除了过年,粮站日常供应的都是3号米,口感一般不说,还时不时地会吃到石子,各家想吃米饭的时候,都是要先挑一遍米的。
程瑜抓了三把米,在案板上摊平,微微侧着身子,借着撒进来的太阳光线,把米里细碎的小石子挑了出来。
先淘米、焖米饭,之后,再做红烧肉。
程瑜自个儿虽然不是学过厨的专业人士,但六十多年后,好就好在,随手一搜,就能在网上找到许多菜谱了。
此外,她虽然是一个人住的,却不愿意对生活、尤其是在“吃”这件事情上敷衍,每周至少会给自己做一次饭,时间长了,脑子里也就自动记下了不少菜谱。
如今和原身的记忆融合,做饭的手艺只会更上一层楼,这一点,从渐渐飘出家门的香味儿,就可以窥见一二了。
家里的铁锅足够大,程瑜炖红烧肉的时候,是把一斤肉全都做了的,又放了两个土豆和两个鸡蛋,于是,出锅的时候,便盛了满满两大碗。
心念一动,另一碗红烧肉瞬间消失不见,这是程瑜刚才在供销社里突然想到的。
这个年代,谁家吃了肉、谁家吃了鱼,压根儿不可能瞒过邻居的,如今,家里没了杨立民这个顶梁柱,就程瑜一个人的工资来养女儿。
她要是天天大鱼大肉的,即便这两年不会出事儿,等到那阵风刮过,万一被人举报了,这肉票从哪儿来的,就是头一件说不清楚的事儿。
反正,储存进空间背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像是被一层透明薄膜隔着似的,不用担心红烧肉放进去、会弄脏其他东西。
而且,也正好把背包的保鲜功能利用上了,下次再取出来的时候,红烧肉依旧会是热腾腾的,再关上门窗吃饭,肉味儿就不会飘出去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得叮嘱好自家闺女,可别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套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