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何不顺水推舟?
何不顺水推舟? 天才刚亮,第一缕阳光照向了长安城。 城内的商家,各类店铺才开开打开了大门,女人们或者持家的男人们都会端着一个铜盆,盆里面盛满了水,女人们用手轻轻的往盆里抄着水洒在了青石板街道上,这样可以压住灰尘,男人们则是瞅准没人的时机,一下子全都洒了出去。 洒了水的街道配上初升的阳光变得清醒无比,甚至空气中都有着一丝丝的甜味,清晨是长安百姓最为幸福的时刻。 商铺们迎来了新一天的生意,而城外的农户们也高高兴兴的挑着担子或者赶着马车奔向了城里。 马车和担子里都装满了新鲜的时蔬,他们去干早市,用时蔬换取其它的粮食或者铜钱,有了铜钱之后便能保证在冬天或者自己危机的时候能有一口吃的。 拿到铜钱的清晨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路上的行人突然停了下来,看向了那行豪华的马车。 马车停在了门口,挑菜的菜农们纷纷停了下来,好奇的张望着。 长着大槐树的庄园终于开了门,这座庄园曾一度在百姓的口中成为了鬼屋,他们从未见到过这庄园里住着人,今日突然一行马车停了下来,自然引来无数人的侧目。 樊九仙大大咧咧的跳了下来,一身的配饰叮当作响,这个女子一下车,立马引得无数的壮小伙放下了担子,痴痴的看着她。 而几个大爷也全然不顾身边的老婆子,多看了几眼,便立马被揪着耳朵,大爷们疼得“嗷嗷”直叫,这才恋恋不舍的朝着城内赶去。 小溪对岸的两个老头自然也出来了,断臂的老头歪着头看着这袭红衣,仔细的想了想,便立马赶向了隔壁,去找自己的邻居何老头。 两个老头抬了两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看着对岸,满脸的疑惑。 “老何,你说那个红衣女子是谁?” 一半脸黑,一半脸白的何晦明想了想,用惊疑不定的口吻问道:“莫非是?” 楚老头晃荡着空荡荡的左臂,两人相视一眼,点了点头道:“你想的应该和我是同一个人。” “可这个时候,樊老将军把她叫往长安是为何?而且,不是传闻他与自家的子女从来都不和的么?” 何晦明摇了摇头,随即转身拿起了凳子,让后走的时候拍了拍老友的肩膀道:“我们啊,现在当好我们的富农,好好种几块地,过好日子,你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楚老头尴尬一笑,摸了摸鼻头,随后也转身拿起了凳子,缓缓的说道:“可毕竟成为了邻居,能搭把手还是要搭,该拜访的还是要拜访。人呐,这一生,可以不要金银财宝,可唯独这‘人情世故’四个字是怎么都逃不了的。” 楚老头说着,用单臂拿起了小板凳,两个凑热闹的老头也各自回家了。 …… 樊九仙才到,便看到白衣白发白胡子的老头站在了门口,如同一个侍卫一般。 红衣女子瞥了他一眼,挥了挥手,马车上的人立马朝着大门大开的院子搬着东西;有北蛮特产奶酒,也有北蛮来的,上好皮毛所制的毛毡;甚至还要一些兵器,弯刀、弓箭之类的。当然,这些东西要比长安的重上不少,看材质也更胜一筹。 老头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孩一般,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等到樊九仙走了进去,他才跟在了身后。 樊九仙看着大槐树,嘴里面不知道嚼着什么东西,含糊不清的说道:“这树栽在四四方方的院子里,有点讲究啊!” 樊於期低着头,仿佛怕极了自己的这个宝贝女儿。 一般来说,父母之命只是小于君令。几朝几代都是如此,在家中,父亲便是当之无愧的一家之主,说一不二。可到了樊家,这樊於期看见樊九仙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 当年,樊九仙也是温婉贤良的女孩;可她亲眼看着自己的哥哥、姐姐被自己父亲当做交易的筹码一个个的送了出去,都没有较好的下场,终于忍不住了,撕下了柔弱的伪装,让自己父亲拥有了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而她则远远的逃离了长安。 “你那书信,不是说要死了么?”樊九仙看都没看自己的父亲一眼,继续说道:“怎么没事了呢?我还以为你真要去看被你嫁到朔风的三姐和为了你的功绩死于战场之上的六哥呢!亲自去和他们道一道歉。” 樊老头脸色有些阴沉,低着头一言不发,看着门口笑着相互搀扶着前来的两位故友,朝着自家的女儿挤了挤眉。 他可以在自己的女儿面前放下任何的颜面,可有了外人来,他也不可能一直站着被自己的女儿训话。 他的脸通红,那红色一直蔓延到了脖子根。 樊九仙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