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生存基地
第二天一早,孟浪跟着老孟来到了位于村子西侧的一座养猪场。 进了铁门,就见一个叼着卷烟,穿着蓝色大褂和黑色雨靴的小老头正提着一桶饲料,似乎是准备去喂猪的样子。 “根叔!” “哟!是小浪啊,难得今天过来。” 小老头露出一个皱纹深刻的笑容。 根叔虽然年纪比老孟大了不少,不过和老孟同辈,算是五服以内的亲戚,说是看着孟浪他们长大的也不为过。 “嗯!这不回家了,跟我爸过来逛逛,听说你们又吵上了?”孟浪也不避讳,直接笑着问道。 “嗨!不就是那点事,我们几个见最近猪肉行情不好,合计着今年少养些猪,修缮修缮厂房。 你爸反对,说市场行情三天晴两天雨的,等下一批猪仔肥了市场又回来了,还说啥扩大养殖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反正就是各说各的。” 嗯!情况一目了然,一个保守的保守派和一个激进的少壮派。 “这样啊,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挺有道理的。” “你就知道和稀泥。”根叔笑骂了一句。 “最近猪肉价格很低吗?”孟浪又问。 之前和小雨去买菜,市场上旳猪肉价格似乎的确下降了不少。 “是啊!现在生猪价格一斤才5块,这价格要再上不去,今年恐怕是要喝西北风咯!”根叔摇头叹了口气。 “这价格波动很正常,那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低,国家肯定不会让大家都干赔本买卖吧?” 这时候老孟也换了套工作服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论据。 嗯!总之就是要相信党。 “那也得等政策出来再说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真等到政策出来,那黄花菜都凉了。” 孟浪就跟在两人身后在场子里溜达了起来,笑眯眯的听两人在那拌嘴,偶尔给两人打打下手。 养猪场的环境自然不会太美妙,那股难以言喻的氨气味道恐怕就能劝退99%的年轻人。 这座养猪场占地不算大,大约三百多平,里面养着一共一百多头母猪和七八头公猪。 包括老孟这个名义上的“总经理”在内,共有七个工人,是典型的农村自繁自养模式,也就是不对外采购猪仔,依靠自然繁育,自给自足。 每年出栏量大概在一千多头,至于赚取的利润,则是和当时的生猪价格、饲料价格等高度相关。 行情好的时候每头猪利润数百,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还会亏本。 目前养猪场一共五个股东,前几年每年下来,老孟手里的三成股份也能分个十来万,这在农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2016年生猪价格高涨,靠着这座养猪场大家都赚了不少钱,那年孟浪刚毕业,老孟就打了让他回来子承父业的念头。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孟浪一个哆嗦直接吓得千里走单骑…… 虽说前有燕京大学的才子卖猪肉成功逆袭,后有隔壁武钢多元化发展进军养猪业。 但回家搞新农业、开网店,哪怕干直播呢,说出去也比养猪强吧?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刚毕业还未遭受过社会毒打,眼高于顶的孟浪并不甘心窝在农村做一個职业养猪人。 近两年,老孟的态度也有所软化,开始改口,希望孟浪在附近的城镇找一份铁饭碗,考公务员或者当个语文老师。 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年行情不景气,养猪场的利润自然也是直线下滑。 这极大的打击了老孟想要将养猪场做大做强,乃至做成家族企业的雄心壮志。 事实上,这两年生猪价格上不去,除了越来越多的进口猪肉开始进入国内赚取利润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生猪供应的暴增。 虽说过去两年因为环保,淘汰了不少生猪产能,但不管是农村的中小养猪场扩充产能,还是环保淘汰的些许产能,对生猪供应的影响都不大。 真正对生猪市场供求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还是那些大型农牧集团。 据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国内农牧上市公司的生猪供应暴增135%! 这些农牧大集团的规模本身就不小,但它们的养猪量和供应量还在持续的暴增当中,加上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优势。 他们增长的养猪量和出栏量,挤压掉的是农村中小养猪场的生存空间。 根据预测,今年规模化养猪集团的生猪供应量将增加至少20%,而农村小养猪场的出栏量将大幅下挫至少15%。 正因为生猪供应量持续性暴增,使得供需关系失衡。 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