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
新把衣服穿整齐,挑起灯笼离开了这间屋。
随后,玄望舒也打开通风窗,悄无声息地钻了出去。
司簿告别了相好,独自返回尚仪局。
当他经过一片树林时,突然闻到一股好闻的香味。他循着香味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霞光灿灿,如同稀世珍宝在闪耀着光彩。
司簿的眼睛发直,意识逐渐涣散。他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着,直勾勾地向树林深处走去……
*
第二天,宫里就传开了,说尚仪局的一个司簿,也不知为了什么事情想不开,大半夜的跑到林子里上吊了。
这种事儿虽叫人唏嘘,但在深宫之中并不鲜见。
真正鲜见的,是居然有人替他鸣冤。
死掉的司簿有个同乡,是尚宫局的一位侍女。侍女得了死讯,哭着跑到皇后面前告状,说那司簿绝对不会寻死,其中定有蹊跷,哀求皇后彻查死因。
皇后对那侍女一向信任,又见她言辞恳切,便动用寺人卫去查。
寺人卫是个特殊的监察机构,只听命于皇室成员。能入选其中的,均是宫中近侍。据说他们的手段极为严酷,这天底下就没有寺人卫查不明白的案子。
几天后,寺人卫终于盖棺定论:那名司簿,确是自裁。
毕竟,连挂住脖子的那根绳,都是司簿自己的裤腰带,实在怨不得旁人。
案子结束了。但是,流言才刚刚开始。
尤其是这等“不祥”的流言,四皇子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很快就有人说,那司簿经常克扣四皇子的笔墨用度,触了四皇子的霉头,因此才横死了。
当林陶从宫人的嘴里听到这个说法,心中当即涌现出三个大字:不可能!
一个月之前,司簿扣着墨丸不给,确实可恶。但是自从四皇子来了翠琅轩,司簿的态度就大转弯,亲自送来了上好的墨丸。
就算玄望舒打算报复,那也应该在一个月之前吧?挨欺负的时候不吱声,等到司簿的态度转变了,他反倒要报复?什么逻辑啊?
可是,仅凭林陶一人的“相信”是无法扭转舆论的。
短短几天,流言进一步升级。“四皇子害了司簿”的细节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念咒语啦,烧符纸啦,驱动纸人啦,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家的天师在捉鬼!
林陶听了,白眼儿都快翻到后脑勺去了。
遥想上元节那天,腊梅神秘兮兮地对她说:“四皇子有点邪门!凡是得罪过他的人,总是莫名其妙的死掉。” 当时林陶还暗自揣测,是不是玄望舒把得罪他的人给杀了?
如今看来,所谓的“邪门”竟是这么传出来的!
太离谱!
偏偏在流言最盛的那几天,宫内的学堂并不放假,林陶和玄望舒每天都得去上学。
教室是一间偏殿,空间宽敞,学生也少,只有几位公主和两位未成年的皇子。
玄望舒知道自己身负不祥传言,自觉地远离人群。一迈进学堂的门,他便径自坐到了靠窗的角落。
即便如此,其他的皇子和公主依然坐得远远的,像躲瘟疫一样的躲着他。
林陶看得心里发堵:这群皇子和公主,虽然没有当面讥讽挖苦,却是在合力冷落他、孤立他。
她想劝导玄望舒几句,让他别在意。可是,她始终没找到一个搭话的机会。玄望舒的脸冷冰冰的,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
思来想去,她干脆抱起书本,坐到了玄望舒的旁边。
再动听的语言都不如离他近一点,用行动让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玄望舒意外地抬起眼皮,扫了她一眼。虽然没有开口说话,目光却在她的身上停驻许久。
*
要问玄望舒是如何理解林陶的?说实话,他不理解。
他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奇怪。
在名义上,他和她都是林婕妤的孩子,但在实际上,他俩几乎就是陌生人。除了上元节那一晚有过短暂的交流之外,再没有任何交集。
那么她对他示好,究竟是图什么呢?
在这座宫中,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对一个陌生人示好——除非那人能给你带来某种回报。
而玄望舒认为自己无法给予她任何回报。
难道,她是真的傻?是漫无目的地对所有人都好?
那她可惨了!在宫里生存,这是一条大忌!
一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之分,人们就很难判断她究竟站在哪一边。最终,谁也不会信任她。
二来,对所有人都好,会把自己的“好”变得廉价。没人会觉得“雨露均沾”是一种恩惠。就比如玄望舒,他就不打算珍惜这份廉价的友谊。
所以这天下了课,他麻利地收拾书本,抬脚就走,没有等林陶一起回翠琅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