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女受责挨罚跪祠堂,烛火旁展纸得看两行诗
余宁姶跪在祠堂前,耷拉着脑袋。
她并非忏悔,是饿的、体力匮乏的没了精神。
余晃绕着宁姶转圈走,走了几步便停下来训说:“你母亲过世得早,终究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失了责,没有好好的管教你。现下你也不小了,许多道理未必不明白,却为何还是如此莽撞?
你莫要觉得为父啰嗦,要讲这许多的道理给你听,正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父所讲的先人之事,是要你莫要一意孤行,言行举止皆要有个持戒,否则你便会重蹈先人的覆辙,亦走上许多的弯路。”
宁姶其实一直想问,到底在马场的时候,父亲你去了哪里?那个兵部的人和你说了什么?她觉得这位父亲品性太过纯正,若非是侯府出身,即使是满身的才华,也不会做到今天的官位。
别是有人想害他。
面对父亲的训责,宁姶感到很无奈。先人的教训她知道的不少,只是像她这种拥有现代性思想的女性,听了也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她不回嘴一是因为体力不支,二是因为她觉得有父亲管其实是件幸福的事,说明你有父亲,且你的父亲是关心你的。
余晃拖拖拉拉在这里有一个时辰了,话说累了,见宁姶身子单薄,想她回去,又强忍下忧心硬着心转身走了。
子不教父之过,还是再跪一个时辰吧。
宁姶听到父亲叹了口气后,脚步声渐远,她立时精神了起来。
等了片时,她方回头看去,又转身爬到门口看了看,见一人没有,她这才将腿伸直,靠着门旁坐在了地上。
“这古代人犯错,动不动就跪祠堂,真是的。”她一边捶着自己的腿,一边抱怨。
腿过了麻劲后,她眼睛滴溜溜一转,又将头探出去,见还是无人这才从袖中拿出了验尸的手套,抖出了里头的小纸团。
这纸团还是有些潮气,宁姶爬到一蜡烛旁,借着灯光见里头是有字的,为怕坏了这纸,她先是在烛火旁烘了烘,然后才一点点地展开,这样几个来回,她终于见到了上面的字。
是两行秀气的小字,写得是: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这字条上的字并非很清楚,有两个字化得十分模糊,但余宁姶知道这句诗。
这诗句不是指仕途的么,她一个女儿家家哪里有什么仕途,难道是情郎的仕途?即是情郎的仕途,被指遇到险境,无人能伸出援手,她又何必轻生?
再说,这应该就是哪个庙门口的解签文,看看就好,难道还真的信以为真?
“姑娘……”
宁姶听到背后有人叫自己,吓一哆嗦,反应出这声音是禾若的,便将欲要藏起来的纸条又展了开,放在身旁的地上,并不做遮掩。
“你怎么来了,是姑母叫你来看我的么?”宁姶转过身,对拿着食盒的禾若问说。
禾若蹲下,惨兮兮地说:“姑娘你真是太天真了,郡主娘娘生了大气,说你死性不改。这吃的是白大娘给你留的,奴婢怕你饿,偷偷送来了。”
说着,她打开食盒,宁姶见里头有包子,还有汤羹,白了一眼禾若说:“你既是偷偷拿来,干嘛还拿着个这么显眼的食盒?你是我的人,旁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来给我送吃的的,让父亲和姑母知道就坏了。”
她虽这么说,一口包子已咬进了嘴里:“都快把我给饿晕了,父亲也真是的,一个劲儿地说,足足快一个时辰。”
禾若也一屁股坐到地上,环抱住膝盖,眼睛埋怨地盯着宁姶看。
“姑娘你怎么只顾着你自己,大少爷觉得是他没有看好你,见你受罚,连晚饭都没吃,他本就身子骨不好,急得竹姨娘都哭了。”
宁姶一听,脸变得闷胀,嘴里的包子一下子味同嚼蜡。
宁姶见禾若一直盯着自己看,带着愧意闷声道:“你干嘛,干嘛这样看着我?”
禾若撅嘴说:“姑娘你变了。”
“我变了?我怎么变了?”
“姑娘你以前是很会遮掩锋芒的,想来这一年多,二太太她们总是要害姑娘,可姑娘说话做事皆极有分寸,便是偶尔吃了亏,也不叫人说出些什么。
姑娘也是常常这样教我,就怕我因为言语在那些人面前吃了亏。宪王来了之后的种种不算,姑娘算是险地里逃生,即得了王妃的名分怎么着都赚到了,可如今……”
宁姶知道她要说什么,低头吃包子不语,内里虚了起来。
“姑娘可是觉得自己的婚事有着落了,又有宪王府撑腰,今儿竟敢和宫里头的那个黄公公暗里较劲了?”
宁姶眼一抬:“这话是黎青和你说的吧?”
禾若深沉不过片刻,挑了挑眉,展了展眼睛便暴露原生态了。
“我告诉你禾若,不是那样的,你姑娘我不是狗仗人势……呸呸,你姑娘我不是狐假虎威的人,我就是因为会仵作,所以不怕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