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底的梦想
随着大军撤退,逻些城终于回复了平静,由于杨帆的名声不错,逻些城的百姓和商贾很快便从家里出来,一下子又恢。复了往昔吐蕃都城的喧闹。 看着热闹的街道以及不时向他打招呼朴实百姓,杨帆宛然一笑,知道自己做得并没有错。 对于吐蕃, 杨帆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他不知道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毕竟吐蕃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后世都属于华夏的一部分。 可是即便在后世,除了逻些城这边的百姓有属于中华的荣誉感,可在某疆地区却还有一些作乱分子,这部分人实在太可恨! 不过这也是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因为这里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过遥远。 不说这里的道路难行,环境恶劣, 甚至中原以后的各个王朝也把这里当成鸡肋一样的存在,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因此,不管是哪个朝代,对这个地区其实并不是很看重。 虽然名义上归属于中原,但很多时候都以自治的方式存在。 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四夷慑服,吐蕃地区还算稳定。 可一旦中原王朝政局动荡,出现衰弱,这一块地方又喜欢搅风搅雨。 在杨帆看来,归根结底还是这里的人没有民族归属感。 没办法,这是自然因素和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而转移。 因此,杨帆才建议通过文化的入侵逐步潜移默化,再依靠经济的依赖从而达到掌控吐蕃地区的目的。 其实按理说杨帆没必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改变这里。 当然,除了因为后世的一些情结以外,更主要的是, 这里是通往古印度以及孟加拉等国的重要通道, 也是沟通亚太地贸易的陆路主要通道。 虽然杨帆深信,一旦海路贸易开通之后, 陆路其实已经属于鸡肋一般的存在。 但从地缘角度来讲,如果没有陆路的接壤,总感觉没有归属感。 来到这里后,不知不觉中,杨帆渐渐生起了一颗狂热的野心。 他想让大唐文化洒落这颗蓝色星球的每个角落。 让唐人的民族自豪感在各地生根发芽! 甚至想以大唐为基础,建立一个疆域辽阔、富有四海的超级帝国。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经过精细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底蕴作为后盾,这只是南柯一梦。 可是杨帆不甘心! 因为他不想看到汉人高傲的头颅在以后不断被夷人践踏,甚至一跪几百年。 想想这颗美丽的星球在不远的将来会被一群茹毛饮血的野人颐指气使,杨帆就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愤概。 要知道这些野人在唐朝时连‘人’都称不上! 杨帆知道只有打下一个铁桶的江山,才能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因此才提出了吐蕃人治理吐蕃的建议,这也是借鉴了后世自治区的一种想法。 其实让大军在吐蕃驻军也不是不行,但是大唐现在的府兵制度却有着天然的缺陷。 因为吐蕃实在太远了,府兵轮番驻守的策略肯定不行,轮值一趟就得一年,这对于大唐于兵于民的府兵制度相冲突。 毕竟中原是一个农耕国家, 生产力还达不到的时候不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粮食才是百姓生存的根本。 军人职业化虽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朝廷的经济又支撑不住。 财富不积累到一定程度,说社会进步只是一种空谈罢了, 这就是时代背景的局限性。 因此,就目前的大唐社会形势和发展阶段来看,府兵才是最为适合的制度。 想要将府兵制度转换成军人职业化,时机未到。 若贸然提出,不仅会遭受重大阻力,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导致社会动荡。 那该用什么方式把四夷与大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呢? 杨帆极力想要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虽然不想承认,但某资制度还是有借鉴的地方。 记得以前的某个超级大国,虽然不是唯一的,却用本国经济全球化控制了世界上百年。 以这种方式所获得的财富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且每当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这就是经济霸权的优越性。 现在的吐蕃已经纳入了大唐版图,用来作为一块试验基地是最适合不过。 更何况,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只要打通了经贸之路,就可以让大唐的影响力传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