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如何安置(上)
“郡公辛苦了。” “温公辛苦了。” 回到中书省的温彦博和一众同僚寒暄,中书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出京巡视地方数月,这是非常少见的事……毕竟再过几十年,中书侍郎也被视为宰辅了。 “彦博兄此去数月,劳苦功高。”凑过来的另一位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笑道:“怀仁于代州可还安好?” “邯郸王风采依旧,只可惜此次未闻诗作。”温彦博在心里琢磨,虽然李善不涉入夺嫡,但与东宫、秦王府的几位地位不低的幕僚都很有交情,倒是古怪的很。 比如秦王府的司马宇文士及,东宫洗马魏征。 “想必整日忙碌,无暇吟诗。”宇文士及转头看见崔信踱步而来,笑道:“不再详问,此等事崔舍人代为之。” 周围有低低的笑声,温彦博和崔信早年相识,勉强也算姻亲,去年初崔信入京出任中书舍人后才熟悉起来。 看着崔信脸上若有若无的担忧神色,温彦博笑道:“如此佳婿,世间难觅,还是崔兄手快。” 崔信也是无语,哪里是我手快,是那小王八蛋逼上门的……一篇《爱莲说》问世,还能怎么着呢? 更别说,家里还有个没出门就胳膊肘往外拐的内贼啊。 不过听到那句“崔兄”,崔信有些意外,沉吟片刻后只略略问起李善在代州诸事。 简单的说了几句后,想起临行前李善那番话,温彦博忍笑低声说了几句,崔信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尴尬、安心、恼羞成怒的神色。 不多时,崔信正要告辞离去,这时候已经是放衙时分了,温彦博想了想又低声说了几句,崔信这次脸色微变,却没说什么就径直走了。 没想到温大有次子居然得以返回中土,虽然从突厥换回三万汉家男女一事,崔信也颇为赞赏,但还是没忍住在心里骂了李善几句……反正骂他那是应该的,有没有理由他不都得受着吗? 去年马邑逼降苑君璋后,崔信因功得以爵封清河县侯……虽然他本人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进取心,但也欣喜于此。 因为卢赤松爵封“范阳郡公”,郑善果爵封“荥阳郡公”,对于五姓七家来说,国公、郡公、县公、县侯都无所谓,关键是以郡望封爵。 这也是崔信被视为清河崔氏这一代的领军人物的原因,而武德三年过世的温大有,生前封爵“清河郡公”,因为没有子嗣,所以没有传承下去。 但现在温大有次子温邦回朝,必然承袭“清河郡公”的爵位,那崔信怎么办? 虽然一个是郡公,一个只是县侯,但不可能同时以清河封爵。 闹出这种破事,崔信如何不心中有火……这个时代的世家子弟,无不将家族门楣摆在第一位。 为什么去年中书令杨恭仁赞成搜捕刘世让家眷? 无非就是刘世让曾经爵封“弘农郡公”,对弘农杨氏来说,这是一种羞辱。 阴着脸的崔信在家门口还没来得及下车,就看见门口十几个青壮正忙着搬着大箱小箱,为首的崔信有些印象,是李善身边的亲卫,去年一同去马邑。 才养好伤的朱八上前施礼,“小人拜见崔公。” “嗯。”崔信瞄了几眼,“商贾事倒是熟络。” 崔信可是去过霞市的,很清楚那条商路和霞市的部分收益是被李善卷入囊中的,堪称日进斗金。 朱八咳嗽两声,“郎君提及,此为北地所赠,送来请崔公赏鉴。” 八成是突利可汗贿赂他的……崔信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他是知晓温彦博北地一行真正原因的,李善离京之前提起过……那时候这事儿已经不是仅限李渊、平阳公主知晓的秘密了。 不理会这些杂事,崔信径直回了后院,刚坐下就看见妻子爱不释手的把玩着几颗宝珠,“西河郡公已然回朝。” “稚圭已经来过了,怀仁送了他一张好弓。”张氏随口应了声,突然抬头一笑,道:“听说怀仁那个妾室也一同返京。” 崔信脸色稍微好看了点,哼了声,“算他老实!” 张氏笑得花枝乱颤,其实这种事,她和女儿都不太在乎,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哪个身边没有美妾俏婢呢? 其实就连崔信自己身边都有……张氏也没什么意见,无奈丈夫一想起这事就脸色发黑。 嗯,李善曾经听张文瓘说起过……当场就用后者听不懂的话大骂,双标狗啊! “无需担忧。”张氏将婢女端来的茶盏放在丈夫面前。 虽然至今不知李善的家世,但也和朱氏来往多时,张氏看的清楚,朱氏并非一般的乡野村妇,对周隋时期的典故如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