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一)
嚏。奚锦妍取来方才烘干的外衫,又替他倒上一碗热茶。“要是还可上学堂,你们教他胡写考卷不就成了?”巫采琼手捻针线,举起绣了大半的芙蓉鲤鱼图,摆弄细看,“只要考不上,便每年都能去学堂。”
“博汶哥哥已成年,来春便可满师。即便他许家祯哥哥随行,能上学堂的时日也不多了。”小儿捧热茶捧入怀,“往后也不知是何种日子。”
斜眼看他丧眉耷目,巫采琼只觉扫兴,噘唇嫌道:“那也是他的事,与你又不相干,你愁眉苦脸有何用处。”“思而不行,确是无用。”周子仁凝看怀中热茶,“可子仁担心家祯哥哥,也担心阿姐。”
“李明念有什么可担心的?”粉裙少女不屑一顾,“叫她学规矩,她只夯坐半日,针线没长手上,倒长在坐垫上。哼,成日里山上山下跑,比你我可快活多了。”
“但李伯母已在为阿姐议亲。”小儿道,“阿姐若成了亲,也会记作私奴。”
“姑娘哪有不嫁人的,再说李明念与你那哥哥也不一样。”
“不一样么?”
举绣撑一哼,巫采琼道:“自然不一样。她功夫那样强,性子又那样坏,哪个敢招惹?便是嫁进夫家,也只她给旁人脸色,谁还能差遣她了。”说不了,又觉天光衬得绣图亮丽,便喜滋滋递与小儿瞧,“你看我这鲤鱼,绣得好么?”
小儿怔愣,转过脸细细观看。“栩栩如生,用色也很美。”他道。
“花鸟图才好看呢,鸟可比鱼难绣多了。”粉裙少女得意起来,轻抚绣面上出水的芙蓉,“你那哥哥和李明念,便像这鱼和鸟。一个离不得水,一个不但在枝头跳,还能往天上飞。”
她说得理所当然,那小儿却不应声,只眺向廊外,望天地间银珠如帘,溅山雾腾腾,笼高阁微茫。这样的大雨,北方甚是少见。“在北方,子仁曾见官贵将老奴剜去双眼、斩断双腿,养在木箱表演杂技,只为取乐。”他出神道,“战场上……也有许多军士四体难全,或惨死沙场。但那般以人取乐的,子仁却从未见过。”
巫采琼探出圆睁的杏眼:“那能有甚么乐子?”不得吓出噩梦才怪呢!她不免发怵,转头又问母亲,“阿娘见过么?大户人家可都是这样?”
廊前移门大敞,奚锦妍原坐屋中理丝线,听得女儿呼唤才抬头,抿唇淡笑:“我长在西南,娘家也尽是农人,不曾见这些。”
掌心摩挲茶碗,周子仁敛目,耳旁雨响不绝。“从前子仁以为,所谓‘人’,便是直立而行,口能表意,语能互通。后来方知,物各有类,人分以群,立场不一亦可你死我活,更遑论推己及人,情同与共。于是同己相与,异己相非,力强者如刀俎,力弱者无异鱼肉,勿论善恶,无关是非。”他凝思道,“既无异鱼肉,剜眼削足也好,殴打谩骂也罢……以此取乐泄愤,皆是寻常,不足为道。便如家祯哥哥,于许多人不过籍册上一笔姓名,一旦划去,生死祸福即似无物,无迹可查,亦无人挂怀。”
这话凄凉,累得暴雨也声声切切。巫采琼抠弄起绣撑的竹框。“可你上回不是说,兔食草,人食兔……”话息嘴旁,她总也记不起后文,“嗯……甚么这便是天地之道么?既是天地之道,便不可违逆,横竖无法,还想来做甚。”
那小儿歪头思量。
“大约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石头。”
“怎的又扯上石头了?”
小儿面上现出笑意,并不回答。“巫姐姐方才说,阿姐与家祯哥哥不同。可阿姐和家祯哥哥都是人,有悲喜,有好恶,活在同一片天地,一样受拘于天地之道。”他拢紧肩头外衫,“便是功夫高强,心志坚韧,也并非不在受苦。”
七弯八绕,竟还是说的李明念。粉裙少女不以为然:“好像哪里没有苦似的。”她重又穿针引线,“她可是玄盾阁阁主的女儿,有一整个玄盾阁给她撑腰。天底下比她苦的,便是数一整年也数不完。”
“巫姐姐说的是。”周子仁却轻声自语,“正因人人都苦,且人人自身难保,才顾不上旁人苦。自苦而难谅他苦,人皆如此,便是苦上加苦。”
这都囊囊咄咄些甚么?巫采琼不明白,顿生气恼:“甚么苦不苦的,听得我嘴里也苦了。”她抓一枚龙须糖塞过去,“吃你的糖,少说话。”
糖丝遇热即化,小儿忙送入嘴中,轻轻一咬,满口香甜。他眼瞳一亮:“好甜。”随即转向门内,“奚伯母,子仁可否带一些回去,给阿姐也尝尝?”
奚锦妍笑答:“原就做了许多,你要喜欢,一会儿我给你包上一些。”
“李明念夜里还会上你那去?”巫采琼挑起秀眉。小儿含着半枚糖,腮帮鼓鼓,老实点头:“嗯,有时会。”他总是寻不着阿姐,便只能等阿姐来寻他。
少女听罢却发起横,扭头冲母亲道:“不许给他!”她要吃便自个儿来吃!
-
连日天泣难止。
山谷闷热,柴枝见潮,生火愈发繁难。许双明煮开一锅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