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合(八)
,因资质愚钝,只得勤学苦读,白日里不在学堂,便上山中采药,往往入夜才得闲。”周子仁回答,“夜路难行,但比之在山林打灯采药,去往学堂已是路途平坦。”
“学舍里还挂了几张草苫,那又是作何用处?”
“回大人的话,那草苫为夫子所设,临行前曾叮嘱不可擅动,却未告知草民是作何用处。”
“难道不是用作隔开你们藏在学舍的贱民?”檐下话音平静。
周子仁略怔,望阶上稍稍一瞥,又埋下头去。
“草民不知大人此问何意。”
“那本官便换个问法。”印柄瑜冷眼视之,“杨青卓现在何处?”
那小儿迟疑片刻。只这片刻思虑,即引印柄瑜一声喝令:
“还不从实招来!”
这一吼声色俱厉,院内众人却不动若山,只郁有旭身子一晃,险教汹涌的声浪掀翻。
周子仁提臂俯身,又行一礼。“夫子临行前只道要外出多日,并未多言。”他道,“师长私事,弟子不敢过问。草民实在不知。”
胸中冷哼如雷,印柄瑜睥睨阶下小儿,声势震天:“放眼纭规镇,谁有这能耐瞒天过海,私藏十几户贱奴?惟他杨青卓一个!”他眯起双眼,“胆敢策划私瞒瘟病,违抗我朝法度的,也只他一个!”
四壁焰光颤动,长立阶下的小儿默不作声,阶上印博汶却已面如菜色。
印柄瑜袍袖一甩,威势依旧:
“你上过学堂,当知我大贞律法!瞒报疫情、藏匿公奴——这两条该当何罪,又当如何论处,你心中有数!你从旁协助、包庇师长,原当以从犯论。但若那杨贼一去不返,十几户贱奴从此不知所踪,乃至镇上瘟疫横行,尸横遍野——你便是这滔天惨祸的罪魁祸首!”
身旁少年疾转过身。
“父亲——”
“念你年纪尚幼,本官权容你再答一次。”印柄瑜充耳不闻,目光只钉在那小儿头顶,“如实交代杨青卓与那些贱奴的去处,否则一切罪责皆在你一人之身!”
末音声起,周子仁已正身跪地,却神色端肃,全无惊怯。
“虽不知发生何事,但听镇长大人和有旭哥哥方才所言,似是乡中有人感染疫症,大人疑心夫子知情不报,藏匿病患,有意使瘟病扩散,残害乡民。”他声朗句晰道,“草民年幼,却已从师两年,深知夫子品性高洁,为医更仁心仁术,断不会行此为害乡邻之事。即便大人确有证据,草民也信夫子为人,如要问罪,我愿一力承担所有罪责。”
他终于仰起脸,一双乌黑眼瞳直望阶上少年,手拱襟前。
“博汶哥哥,同为学生,子仁信你自知夫子品行。若今日子仁因罪身死,还请师兄明查此案、挠曲枉直,还夫子清白。”
言毕,竟俯首至地,径拜下去。
印柄瑜颊肉抽颤,未发一语。侧旁的印博汶却目盯那小儿,眼光如炬。
“好。”一道女声响破沉默,金晗伶端坐拊掌,浑不顾旁人目光,只笑看那伏地的小儿:“力行而好学,守诺而尊贤——这才是中镇人一以贯之的气节。小公子年幼,却承先贤风骨,尊师重道,不畏义死,实教人刮目相看。”
周子仁拜伏原处,听得此言,尚自未动。
阶上那少年心气汹涌,再难按捺。“《大贞律》载有明文,平民之未成年者,触刑名而免罪。”他眼望地上小儿,“今番之事,还轮不到你一个小儿担责。”
印柄瑜横眉:“博汶!”
“父亲。”印博汶向他将身一揖,“学舍内既不见染疫贱奴,又无杨夫子踪迹,便是孤证难立。孩儿以为还不是论罪之时。”
“糊涂!”印柄瑜厉声呵斥,“哪怕暂无实证,眼下疫疾是真,十几户贱奴失踪也是真!依举告人所言,行迹最为可疑便是他杨青卓!不审这小儿,难道白白放过不成!”
耳听父亲威声震顶,印博汶闭口不言,只略侧过脸,目光剜向那凳上的少年。
郁有旭脸色惨白,身子溜将下凳,抢跪周子仁身边。“大人明察!即便那些贱奴未藏在学舍,许双明他们几个也定知内情!”郁有旭喊得嘶哑,“褚家连日空无一人,这小儿和许双明却说他一家都在田里,分明是有意隐瞒!若非知晓褚家染病,他们何必扯这个谎话!”
话音未尽,他急慌慌往身旁一指:“这小儿往常老实,那日答话却眼也不眨,一瞧便是撒谎!大人可细问当日之事,看他还有何可辩!”
周子仁却微微支起上身。“有旭哥哥所说,可是秋收宴前日之事?”不待对方回应,他又朝阶上拱手,“二位大人知道,历来秋收,乡中贱户皆须从早到晚在田劳作,是以每逢秋收月,官府也会免去清点各户男丁之定例。今岁连日暴雨,各户忙于抢收,田间更是乱作一团,人人来去匆忙,少有留意乡邻之时。”
话音略作止顿,周子仁看一眼左旁少年。“那一夜秋收宴在即,草民以为农忙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