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一个都不能少(求订阅)
那个随笔的奖学金能不能……” 于东知道余桦说的什么意思,他摇了摇头,“那个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不能擅自更改。” 余桦似乎预料到是这个答案,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同时他也知道小南瓜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全国肯定还有很多跟小南瓜情况一样的孩子,他们就算想帮,也根本帮不过来。 只不过亲耳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感受总要更深一些。 这时于东又说道,“随笔的奖学金动不了,不过还有其他办法,回头跟我深空那边提一下吧。” 余桦还没有回话,何丘水却挑着眉毛,诧异道,“深空?是那个深空么?” 于东笑道:“你说的是哪个深空?” “就是那个盖了好几所学校,还设了奖学金的深空公司?他们好像还是于东的合作公司。” “你竟然还知道深空公司?” 于东有些意外,他一直以为深空公司只在影视圈要出名些。虽然深空现在签了不少知名作家,但是普通读者看书的时候根本不会关注作者的经纪公司叫什么名字,甚至都不知道作家还有经纪公司。 何丘水应该知道得也不是很具体,不然也不会说深空公司是于东的合作公司,而不是说经纪公司。 见于东这么意外,何丘水推了推眼镜,笑道:“之前看新闻说他们公司正在捐助学校,我就多关注了点,后来才知道他们还是于东的合作公司。好像还有不少作家都跟这家公司有合作,应该是个大公司,你们跟深空公司是什么关系?” “我们在金陵工作,去过深空,知道他们在做慈善。” “哦,这样啊。” “嗯,深空公司会向社会采集意见,以此来调整他们的慈善计划,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跟他们反馈。” “那我回头也试试跟他们反馈一下。” “当然可以。” 于东点点头,其实何丘水刚才的那番话让他想起了张一谋拍的那部《一个都不能少》,说的也是落后地区教育的事情。 影片里面也有个学生辍学去城里打工,然后代课老师带了“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去城里找那个学生。 然而不同的是,影片的结局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片名叫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一个都没少。 现实却无法向影片中那样美好。 影片中的这种浪漫主义色彩遭到了一些人的诟病,他们认为一个导演可以给自己影片的结尾涂抹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却无法给严峻的社会现实涂抹上同样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样的批评在于东看来,就如同是在放屁。 既然艺术作品可以揭露社会的黑暗,自然也应该可以表达美好的希望。 有些人总是把表达美好希望与歌功颂德画上等号。 于东记得《一个都不能少》是施强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来的,应该就是这两年发表,当年电影没出来之前,这部小说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于东还在《飞天》上看过这篇小说。 施强生并不擅长写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写得其实比较一般,不过贵在有真情实感,而且题材容易引起关注。 也不知道现在这篇小说有没有写出来,回头得关注关注,或许深空公司有机会可以参与进去。 这类电影不在乎票房多少,如果能参与进去,对深空公司未来的路是很有帮助的。 何秋水不知道眼前的这几个人正是他口中的那些知名作家,只觉得这几位老哥气质蛮不错的,说话也都挺有趣,最关键的是都比较关心乡村的教育问题。 他买票买得迟,没有买到坐票,之前莫言去厕所旁边抽烟,正好碰到他,机缘巧合聊了起来。 知道他没座,莫言他们就拉着他一起坐在床铺上聊天,过程中也没有透露他们的身份。 说来何秋水这家伙也挺有意思,跟莫言他们聊了一路,竟然也没问过他们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学生们叫于东他们老师,他就也跟着于老师、余老师的喊。 下车之后,莫言还在问何秋水,“小何,你家住哪儿,说不定我们还顺路。” 何秋水挠了挠头,“你们要参加的那个活动是在哪儿?我不在市中心,还得转一段车。” 正说着话呢,莫言抬头一看,走道外面围了一大群人,十分热闹。 再抬头往上看,只见人群上头摆着一条横幅,上书:热烈欢迎于东、莫言、余桦、毕飞雨、覆水等老师…… 后面的字莫言已经没心思看了,他猛然转头看向于东,问:“这什么情况?” 于东耸了耸肩,“我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科幻世界》要派人来接他们,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张旗鼓,往年也不是这阵仗啊。 何丘水也看到了横幅,还在疑惑:“于东他们也要来蓉城么,这银河奖是什么奖?” 毕飞雨诧异道:“你是蓉城人,竟然不知道银河奖么?” 何丘水则一脸懵,“我是蓉城人,就一定要知道银河奖么?这银河奖什么来头?” “你平时不怎么关注科幻吧?”汪海临在一旁说。 何丘水点头道:“嗯,我基本没关注过科幻,其实我平时很少看小说的。我是理科生,看工具书比较多。这个银河奖跟科幻有关?” “是啊,国内科幻最高的奖项了,于东当年不就是写科幻出名的么?” “于东不是因为《生化危机》先出名的么?哦……说起来,《生化危机》确实也算是科幻。咦,不对吧,莫言、余桦他们也写过科幻么?” 汪海临哈哈笑道:“也没谁规定,不是科幻小说家就不能参加银河奖的颁奖典礼呀。” “哦哦,也对。”何丘水又抬头看了看横幅,遗憾道:“可惜我急着回去,不然就留在这等一会儿,我还没见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