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明求生记 > 第三百十三章 平安府代银券(中)

第三百十三章 平安府代银券(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打磨抛光成为印刷用的母版。这其中但凡有一点在敲打时用力过大,就会在后期的印刷中,油墨过多而外溢,形成字迹不清,这种凹版印刷法就是在一个铜辊上面雕出许多的凹点,这种细密的凹点组成需要的图案及文字,印辊在油墨中转动的同时,在上面有一片刮刀,会刮去印辊刚沾上的油墨,留下细密凹点里面的油墨,接着在纸卡上转动时,把凹点里面的油墨转印到纸卡上,形成了一次印刷。所以说,谁会去投入巨量的人工仿制一两银面值的“代银券”,再加上特制的纸片、油墨、防伪的各色云纹,特制的凹板手摇精密印刷机,就当完全了解制作方法,这一套下来估计没有百年是仿制不出来的。而章子俊还在研制更加复杂的套色印版机器,利用精密的传动齿轮数,作为精准的套色,为将来升级作准备。

平安府的“代银券”最小面值是一分银,按此时的汇价相当于八枚铜钱,而一钱的“代银券”等于八十八枚铜钱,当然一两银的“代银券”就是八百文铜钱了,特别是一些小商小贩,随带八百文铜钱就得雇人背着,而现在只是一张卡片就完事了,为此,在平安镇上的箱包商铺里面,还专门卖一种小巧的手包,这手包用羊皮缝制,里面层层叠叠分为七层分隔,专门可放置“代银券”,大小正好,在翻盖里面还有一块镀银小方镜子,还有一格最大可放几块手帕及一枚钥匙,手包一角还有一个手提套,可以直接套在手腕处,也能挂扣在腰间,这手包的大小也是一枚钥匙的长度,(古代的钥匙比较大,大约长度有十五公分)。不管是出门在外,还是诳街吃饭,这种小手包成了目前平安镇上有钱有身份的象征。就像是百年后七十年代时的手表,套在手腕上很拉风。

可是章子俊并不想大力推广“代银券”,因为“代银券”发行越多,就需要相应的白银及铜钱作为准备金,还要在各地区开设更多的钱庄为其兑换,无限的扩张对朝廷来说势必造成威逼,可以说在古代搞金融实在很容易,就说当前的伪造铜钱已成为了毒害,可是朝廷上下对此却无可奈何,也是因为官方铜钱铸造技术和防伪技术都不是很高。当伪造铜钱大量流通时,大臣们甚至建议将这些铜钱征收,然后再作为官方铜钱发放到民间使用。

其实章子俊私发“代银券”只能说是无奈之举,也是大量假铜钱的流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恶化。加上旧铜钱的无法通行使得大量民户家庭财产缩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基本衣食都无法得到保障。则直接使得很多民户转变为盗贼,以致各地盗匪横行。就说目前走出延绥地区后,盗匪就多了起来,阻断商通,这才想出了利用“代银券”来稳定本地的物价,当然为了“代银券”不贬值,章子俊想了半天才想到跟粮食挂钩,粮食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物资,这些年来整个榆林地区就数粮食最多,光一个河湾地区产出的各种杂粮,就能供几十万人口吃喝三年,榆林榆阳的粮食仓库,石湾的储备粮仓,镇川的战备粮草,这三个大型粮库全是这些来新建成的,除了这三个大型粮仓外,还有各地方的常平仓库,加上神木及河湾的战备粮仓,这就是底气啊,所以说“代银券”是跟这些粮食挂钩,粮食的种类很多,所以在计算时,章子俊跟几个老账房算了许多时日,因为西北不产稻米,目前河湾地区产量也不大,所以在合算时只考虑本地所产及各地方库存的黍米、菽豆、高粱、小麦、大麦、玉米、红薯、土豆、花生、南瓜等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