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琴结怨致成,陆齐误解彩云。
雕栏玉砌的大院子里,桂花飘洒着金光,中间坐满了乡试的书生。一位华冠丽服的官员,捧着卷轴走上高台,对众考生宣读道:“此场策问之题目是,刑赏功过之至道。宣毕。”
众书生纷纷开始下笔。唐致成沉思片刻,将毛笔蘸上墨水:卫鞅以峻法兴,亦以峻法亡,哀其无爱民体恤之心,而不能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圣人言: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无辜,宁可轻法度。是其所以广恩而慎刑也······
时间飞逝,水漏滴答。致成在写到“法理人情”的情字时,突然失神,呆住半响,直到毛笔上的墨水滴落,将他写的情字,染成一团乌黑,他才后知后觉地缓过神来,赶快把毛笔放回笔山,清理纸面。待清理完毕,他摸了摸自己潮湿的袖子,看着纸张上的字,心里思索些什么。
未几,他完成了策论,便提前交卷去了。考官看一眼他的策论,便打量着他,随后挥挥手,让他离开。
他从考试场地出来后,匆匆忙忙,挤开人群,马不停蹄地往太宁街赶。他来到一间高大朴实的客栈,走到一个房间门前,正准备推门进去,突然听到里头有人说话。
“你就不怕你兄长发现?”
“唉,怕什么,我兄长肯定是那个最后走出考场的人,你放心吧。”
他突然收回推门的手,呆站门外,听得房间里传出书本扇动的哗哗声,火焰燃烧的噼啪声,陶瓮煲煮的咕噜声,同时还飘出来一股肉和酒混杂的香气。
“火又小了,你再用力扇扇。”
哗哗声突然变大了。
“你小心些,别把书烧着了。”
“烧就烧了,大不了再买一本。”
“瞧你着模样,怪不得你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哎,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啊。”他长叹一声,“不过,我还挺庆幸的。你看我兄长那模样,整日闭门不出的,你若和他说话,他抬头是书,低头也是书,根本就不搭理你。有次我去问他,要不要一起去钓鱼,他却说,我们家境殷实,又不缺吃喝,钓鱼的意义何在?你说无趣不无趣?哎,要不是我爹硬逼着我陪他,我才不来呢,我一个人逍遥快活岂不更好?”
“说那么多干什么,来,吃肉,吃肉。”
致成在门外听了一会儿,悄无声息地走了。
他走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上,漫无目的的徘徊着,身边遍是才郎貌女,正牵手游街。
他迷茫地走了不知多久,忽然听得敲锣打鼓的声音,伴随着悲伤的嚎啕哭喊。他转头,只见街中走来一排主持丧事的仪仗,人人身着素衣,头缚白巾,一个青年举着引魂幡,四个壮汉抬着灵柩,跟着许多男女老幼,皆痛哭流涕。
行人纷纷避让。他站一旁观看片刻,忽然动起来,往太平街去。他行步如风,却有些慌不择路,险些被路面驶来的马车撞到。
他到了太平街,急行至岸边,只见海上破船碎舟无数,街道挤满了受伤哀嚎的人,他们就地或坐或躺,让大夫给他们止血包扎。
他的步伐更快了。他沿岸寻找许久,果然遇到了她。她正站在防浪的岩堤上,向舟中一位受伤了的汉子问话。汉子的头被五花大绑地包扎着,他对她摆摆手,说些什么,她便遗憾地走开。她又去问一旁休息的纤夫。
“先前太过慌乱,我也没看见。”那纤夫说道。
她双目暗淡下来,便别了纤夫,直身离去。
“心琴。”致成呼唤道。
此声一出,她的躯体浑然一怔,徐徐转过头来,她此刻有些灰头土脸,双颊布满干涸的泪痕,但那对黑漆漆的眼眸明亮依旧,像夏夜里清澈的星空,只不过现在的这片星空,繁星少了许多,也暗淡了许多。她只与他对视片刻,转身便走。
致成急忙开口将她叫住,“你还没找到她?”
她突然站住,没有回头,“你这是什么意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我只是,有些担心你。”
她猛然转身,怒目横眉地看着他,“你会担什么心?你这样没心没肺的人,拿什么担心?“
他没有回话,也不去看她脸上的表情,更不敢看她的眼睛。
“你在愧疚?”心琴微微蹙眉,随即点着头说道,“你应该愧疚,她明明离你就一只手臂远,一抬手便可够到,你却偏偏去救你那一文不值的破书!”
致成抬起头,手抚着胸襟说道:“我那也是迫不得已的,那书箱里面有我的乡试文牒。我不能错失这次机会,我已经落榜两次了。”
她听了这话,停顿片刻,说道:“落榜好啊,落得好!”
他有些恼怒,“你怎么能这样说。”
“我怎么了?若你这样自私自利、毫无良心的人也能登科入仕,掌握人民生杀大权的话,那才是我们百姓的不幸!”
他张嘴欲言,却又止住了,仿佛再华美的语言,都比不上她这句话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