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
夜晚的山路间,蛐蛐的叫声显得格外清脆。凉风阵阵,远远望去,山脚下的城市灯火璀璨,映衬着头顶的天幕都泛着红光。偶尔还能看见一两颗亮闪闪的星星。他们并排走着,谁都没有发出声。
阿媛率先打破宁静,侧过头看着王文远问:“哥,还好吗?”
王文远有些惊讶地转头看着她说:“不是说不再喊哥了吗?”
“那叫你什么?王总?”
“随你。”他似乎有些生起了闷气。
阿媛有些好笑地问:“所以,还难受吗?”
“不了。”
“还生气吗?”
“有一点。”
“为什么?”
王文远突然不回复了,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她,眼神似在说:“我为什么生气,你不知道?”
阿媛双手投降状:“好好好,我错了。你不是我哥,你是我大爷。”
“......”
“阿媛,有没有觉着今晚的场景似曾相识啊?”
“嗯,19年那年,我摆脱渣男,你陪我在安市的大街上走了大半夜。”
“真煞风景!你再往前想想。”
“往前的话......”阿媛被眼前的路灯晃了眼,王文远逆着光的样子,像极了那年他们相遇的样子。
仔细想想,阿媛和王文远初次相见,都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2008年,阿媛高三。父母在学校旁边租了间房,强制将她搬离了学校宿舍,容不得半点拒绝。原因是,阿媛成绩下滑的厉害,已经在班里垫了底。所以妈妈舍弃一家老小来县城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监督她学习,好让她在这一年能吃好喝好,安心奋战,争取可以考个好大学。
在那个穷困的小县城,考上大学成为改变人生唯一的出路。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所有的家庭都会选择不遗余力、砸锅卖铁地选择去陪读,期望着孩子可以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条件下,考上大学,走出去,出人头地。刚上高一的时候,阿媛是极力反对父母陪读,并且向他们保证,可以在住校的条件下也考出好成绩。毕竟作为初中全校第一的长期记录保持者,她是有一定的自信在身上。但可惜,去了县城,她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比她聪明、勤奋的人坐了满满一个教室,那是一个可以免除学费还每个月发生活费的尖子班,汇集了来自全县甚至外县每个中学的优等生。阿媛即便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还是勉强考个中间的水平。
阿媛无奈跟着父母出了校门左拐,开始爬坡。县一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坐落在刚入县城的东山脚下。山坡上之前是没有人家的,后来因为陪读风兴起,所以好多县城当地的人开始在半山腰修建房子,就是北方的那种非常简易的四合院,有些地基打的好的,还修了二层。然后租给外地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家庭赚钱。一般每个家庭也只是租院落中的一间房,房间面积小的可怜,床是用两张长条凳加一张木板搭的简易床,条件好的还有一张桌子,做饭的炊具需要自己购买。做饭、睡觉、洗漱等都在一间房里,到了冬天还得生火取暖,也没有单独的卫生间,上厕所要去外边公共厕所去才行。就这样差劲的条件,房租却是高的离谱,越是靠近学校的越贵。
阿媛没走多久,便跟着进了一间小小的四合院,朱红色的大门,进门左右手各两间房,正对面是三间看起来稍微大一点的房间,她们进了靠左的那间,在北方这个房间叫做正房的耳房。阿媛打量着这间房子,垂直靠墙已经搭好了两张床,窗台下有一张桌子,煤气灶、锅具、碗筷什么的已经摆放好了。阿媛听见院里其他房间的门陆陆续续被打开,关上,然后时不时传来人声,她知道是和她一样的租客也从学校回来了。
她要在这个狭小的角落里和妈妈开启一年的蜗居生活,她听得见心里的叹息,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背着阿媛决定陪读,是对她已经失去了信心,在他们的认知里,学习成绩下滑,是因为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没有人照顾,以及贪玩没有认真学习。但实际发生了什么,只有阿媛心里清楚。高一全凭初中扎实的基础和突出的政史地生成绩,勉强居中,高二分科,明知道自己文科要完全强于理科的情况下,经不住家人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理科,一下子原形毕露。即便她每天很认真地刷题,还是于事无补。她怕以她现在的能力,对不起家人的全力以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阿媛心里难过的要命,负罪感让她不想在这里多待一秒,她迅速出了小院,继续沿着那条小路往上爬,直到可以俯视看到山下学校的全貌。她站在坡头眺望着,寻找着自己曾经待过的教室。她记得有一回上地理课,班里有个男生爬在桌上望着窗外发呆,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喊他:“张琛,东山上有约会吗?”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以前都是在教室里眺望外边的风景,难得有这样一次机会,可以让她好好审视这座出名的、寄托了很多家庭希望的学校。
晚自习回小院,她忘记拿大门的钥匙,只好敲门,她那个房间距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