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三件事
三日后,简放再次向侯府递了一道名帖。 只是,这一次,简放做的事情,让杨家三代人都始料未及。 这一次,简放开门见山,毛遂自荐,言道希望在宁远做一小吏,身体力行,与宁远诸君一起,推行宁远之风。 对杨弘义与杨延平夫妇来说,简放愿意在宁远为官,自然是天大的惊喜。以这位鸿儒的能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宁远有了他,许多事情不仅做起来会顺畅许多,也更易被大楚其他地方接受。 只是,让简放在宁远任职,个中干系也极大。 这位老先生的身份太过特殊。 仅凭他曾是太子之师这一项,宁远接纳他为官便有僭越之嫌。 再者,这位大儒桃李天下,许多门生或位列九卿,或坐镇一方,皆是位高权重之人。让这位老先生在宁远做官,便是杨延平将自己的侯爷之位让给他,他的门生们都会嫌不够。 好在,简放对此早有准备。 杨弘义与杨延平夫妇对其言明顾虑后,简放立即取出事先备好的书信两封,一封送往太子府,一封转呈楚皇。杨弘义也亲自上了一道奏折,向楚皇言明事情的大致经过。 楚皇倒也干脆。据余怀恩传来的消息说,楚皇在看完简放的书信和杨弘义的奏折后,只笑着说了一句“这个简夫子”,便大笔一挥,在杨弘义的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获楚皇御准后,在简放任何职一事上,却又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 按照杨弘义和杨延平夫妇的想法,是要在宁远增设一个专门的职位,凌驾于各衙主官之上,由简放担任。但简放却坚辞不受,坚持要从宁远的一个小吏做起。 简放坚不受职,杨弘义与杨延平夫妇只能作罢,但让简放做个小吏却是万万使不得的事情。否则,不用等简放的门生们打上门来,朝中公卿及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能将宁远给淹没。 商来议去,最终简放接受了长史副手的职位。 三个月之后,原任长史坚决让贤,简放才领了宁远长史之职,一做就是三年。 这三年,是简放这大半生之中最为繁忙也最为轻松的三年。 繁忙,是因为宁远有太多事情要做,他也有太多东西要看、要学。 轻松,是因为他太喜欢宁远的风气了。文风,官风,民风,处处皆是正气清风。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眼前这位脸上依然还带着些许稚气的世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世子,身上却毫无丝毫骄狂之气。 简放心里一边感慨着,一边已经将自己要汇报的事情说完。 “简长史,太好了!咱们宁远这土改一事,可真多亏您了!”待简放说完,杨昊面露喜色,赞道。 “呵呵,世子,您是不知道,简先生的大名现在可是传遍咱们宁远了。咱们宁远的百姓现在都称简先生为活菩萨了。“简放旁边,主簿孟长青笑道。 “言重了!言重了!我这连借花献佛都算不上。“简放的脸上有些发烫。 “简长史,土改之事,是万世流芳的大业。如果不是因为有您,这件事咱们宁远还真不敢做。我代宁远的百姓谢谢您!我相信,总有一天,咱们整个大楚,都会感谢您!“杨昊站起身,对简放深施一礼,真心诚意地说道。 土地改革,是杨昊早就想做的事情之一。这也是他从地球那个世界的信息中学到的。 他知道,对于百姓来说,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意味着什么。 但是,这件事,他之前真地不敢做。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的变革,在大楚,会给宁远带来怎样的祸事。 好在宁远有了简放。借这尊大神之手,宁远今年终于把这件大事给做下来了。 简放连忙站起身,却没能避开杨昊这一礼。 待杨昊重新落座,简放也坐下身,正色道:“世子,此事虽是以长史府之名发起,但朝野多有重臣权贵猜测,此事还是因世子而起。世子此次奉旨入京受印,还请万万注意安全!“ 简放此言一出,在座其他几位主官的脸色也变得十分严肃。 宁远的许多变革,放诸于整个大楚都是好事,尤其对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但是,老百姓的大好事,未必就是所有人眼中的大好事。 时至今日,大楚绝大多数的地方,并未效仿宁远的做法。相反,宁远的许多做法,于大楚朝野内外,一直饱受攻讦,尤其是来自权贵的攻讦。前几年,甚至有刺客潜入宁远,欲对侯府及各衙官员行刺杀之事,阻挠宁远的各种变革。 杨昊此去京城,需往返数千里,耗时月余,由不得简放等人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