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3章 昏头皇帝三权争霸
从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开始,之后的汉、晋、隋、唐,再到大宋,实际上所有的皇帝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便是如何加强皇权,降低地方世家大族、裂土封王、地方势力对于皇权的影响。 为什么始皇帝会选择施行郡县制而并非沿用之前的分封制?其根源就在于,分封制无法控制地方势力的膨胀。 但是,始皇帝还是急了一些,再加上始皇帝在皇帝的位置上坐的时间太短,后继之君和始皇帝比起来,不管是能力还是威望都是天地之别,所以,郡县制并没有显出太多的优势。 汉高祖刘邦坐了天下之后,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 郡县制好么?自然是好,可是直接强行更改并不现实,很可能会如同秦朝一样,步子大了、咔嚓……扯了蛋。 所以,汉朝开始的时候,虽然名义上是施行的郡县制,但是分封制并没有彻底废除,所以算是双轨制。 可即便是如此,也同样没有彻底改变皇权和地方势力的争斗。 就看看汉末三国时期,朝廷可以说已经成了一只弱鸡,但是底下的那些郡守、士族,却已经成了极为强大的团体。 这些势力明面上虽然属于朝廷,可实际上基本上都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各方诸侯混战,什么时候听过朝廷的话? 所以说汉朝灭的时候的确很强,可却并不强在朝廷,而是强在地方那些世家大族。 再到了晋和南北朝,世家大族更是膨胀到了可以操控皇权的地步,甚至,唐朝之初皇权同样受到世家大族极大的掣肘。 武则天的上位再加上一个黄巢,算是将世家大族割了一遍,这才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削弱下来,不过,这些世族也并非完全断了根,而是改头换面、改名换姓,换了一种方式融入到了朝代之中。就和成都府的宇文氏一样,这样的家族不能说很多,可也绝不在少数。 唐朝中后期虽然抛开了门阀世家的影响,不过采取的依旧是强枝弱干的政策,这才有了安史之乱,包括随之而来的五代十国,实际上都算是后续的影响。 到了大宋开国,赵老大和赵普都是五代十国亲眼见证并走过来的,自然会绞尽脑汁避免这个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强干弱枝,最强大的兵马永远掌控在朝廷/皇家手中,而地方兵马只是一些厢军,不管是战斗力还是待遇都和禁军无法相比。 包括地方军政分立、地方官轮换、品级和授官分开这一系列的东西,大宋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这一点赵老大和赵普解决的的确很好。 纵观两宋三百余年,尽管有着三百余次民乱,可是你什么时候见到过地方威胁到中央?你什么时候见过臣子能够威胁皇权?包括后宫干政、太监乱政,大宋基本上没出现过。 可现在,赵伯玖爷俩竟然是脑子一热,直接学习汉朝,任由地方大族养兵,如果脑子没问题,绝不会这样干。 不要小看了这些地方士族的力量,他们以宗族、姻亲、生意各种方式盘踞在一地。 小的聚众乡里,大的甚至能够占据一州、一县,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手中实际上不缺人也不缺钱,缺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罢了。 现在,赵伯玖开了这个口子,他们分分钟就可以组织起成千上万的兵马。 而事实也是如此,江南这些士族大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是拉出来一支十万人的联军,随后便是奉诏南下讨逆。 这些大族都是聪明人,之前有势力、有钱可是终归没有手中的刀子带来的安全感更多。 现在有了机会,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拉出一支队伍来,虽然表面上看是自己掏钱给朝廷养兵,可实际上不就是自己掏钱养兵么?以前若是这样干,那便是谋逆、造反,而现在,朝廷明旨,光明正大、名正言顺! 至于南下抵挡赵惇,那不用说,是必须要干的事儿。 以前自己只能说是给朝廷卖命,可现在,自己基本上算是有股份了,而且,这江南之地,岂是你一个区区赵惇就能染指的?就算是赵昚也不行啊。 所以说,别看这是刚刚拉起来的队伍,但是在江南士族的支持和不吝赏赐之下,竟然跟赵惇麾下的精锐正规军打的有来有回、各有损伤,而赵惇想象中的平推根本没有出现…… 除了这两股势力之外,就要说到沈堂了。 沈堂现在打着南下勤王的名头,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现在的沈堂已经算是独立的第三方了。 沈堂以汴京路为根基,占据淮南两路、江南东路一部、京西南路与荆湖北路各一部。看起来,他算是势力最小的一个,可是,他占据故都开封,所在之地基本上都是要地或者富庶之地,再加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