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离丧
门后,林如海一直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转头问迎春和黛玉怎么看。
黛玉正拿着一本曲谱随意拨弄琴弦。闻言不是十分在意,随口说了些同沐天恩的话。仿佛封妃这样的恩典和别人难以企及的殊荣都没有谱子里抹、挑两个指法重要。
迎春近日迷上工笔画,尤爱宋徽宗的花鸟,正对着一副真迹细细描摹,画面上的芙蓉锦鸡虽还不具备神韵,但是线条流畅,品格不俗。
听见林如海问,停笔想了一会儿,摇头道:“敕旨加恩,让人没法不多思量……”
这太上皇都已经退位多年了,依然舍不得手中的权柄。总是三五不时跳出来蹦跶下,没有直接对新政指手画脚,却频频用孝道做筏子,给皇帝添些不轻不重的堵。
比如说嫔妃省亲,亘古从未有之。前人难道不懂得体恤下情吗?不过是顾忌颇多!最直白的一条就是怕有人胆大包天,混淆皇室血脉。
太上皇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比起皇帝和宗室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和困难,他更在意自己的影响力是否一如往昔。
朝堂新贵不好争取,贵族门阀还对自己念念不忘呢!之前两者没少眉来眼去,对新帝干些阳奉阴违的勾当。
没想到这新帝也不是个软柿子。他爹虽说是禅位的,可绝不是自愿禅位。皇位传到当今手里,已经是第四任。
□□皇帝和高祖皇帝都是堪比尧舜的明君。没想到生出太上皇这个不肖子孙来,一味优容老臣,视百姓疾苦而不见。皇朝基业在他手里几乎败了大半。
不少地方,因为酷吏豪强抢田夺地,老百姓都没了生计只能成为流民,四处为祸,渐成匪患。
社会动荡,粤海和北边儿的外族也不安稳,频频试探扰边。一时之间,内忧外患都齐备了!
去了的义忠亲王也算是个血性汉子,仗着皇帝的恩宠和贵族的扶持,想要整肃朝纲,荡涤社会风气。
不想步子迈得太急,先是招了亲爹的眼,觉得他心存不良,枉蓄大志。一改之前的恩宠,三天两头的挑刺申斥。
后又错信了那帮老臣。贵族多是白眼狼,有好处时趋之若鹜;如今支持的皇子居然要撼动自己的利益,立马就翻脸不认人。倒打一耙,告密说义忠亲王意图谋反。
义忠亲王是不是真有这个意图,人已经去了,无法可考。但是后来被逼上梁山,起兵逼宫却是真的。
太上皇就是在这场逼宫的动乱中被吓破了胆子,遗留下个头疼的毛病。连上朝都没法坚持,更不用说处理国家大事。没办法,为了小命,只能提前禅位。
当今就是这么被挑选上的,当初,太上皇看他母族不显,性格也不强势,以为是个好拿捏的。没想到新皇掌了权柄,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甚至与太上皇的几次过招都不落下风。
太上皇心急于自己对朝政日渐失去的掌控力。奉行“敌人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联合保守派势力,频频给新皇添堵。
这一回省亲,差不离也是这样。保守派的中坚力量,死的死,散的散,渐渐远离政治中心。太上皇寻常见不到人,只能从后宫女眷想办法,所以才有了省亲这一出。
贾府众人不知是看不出这背后的争端,还是打定了主意非要与圣上掰手腕。居然接了这烫手山芋。
迎春把自己的推测挑拣着和林如海说了,林如海不置可否。只说:“时移世易,早已非人力可强……”看着很感伤的样子。迎春忙笑着岔开话题。
虽然对贾府接驾的事情不太赞成,但林如海还是充分发扬了一个好亲戚的风格。建园子的太湖石价高,林如海就慷慨解囊,承办了这一块,还附赠了好些山石栏杆,奇花异草装点门面。
他熟门熟路,抛费不多。可为贾府省下了少说三万两“弯路钱”呢。
现有的例子,贾蓉那个不成器的败家子,三万两银子就置办了几个唱戏的小孩子……这里头,他贪了多少?外头又哄骗了多少?
林如海利索地解决了这件事,省了贾府不小的麻烦,北边来信,真心诚意地谢了一船的礼。
如今贾琏再次回到林府,也是感慨颇多。以前总以为姑父能一直和家里守望相助。没想到转瞬间,贾府依然煊煊赫赫,林家却散了……
迎黛二人就在贾琏的感慨中,含泪惜别姑苏,踏上了返京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