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恩科
宗子七十了,必须有主妇。这是什么话?常礼是凡人六十无妻者,不复娶。宗子领宗男于外,宗妇领宗女于内,昭穆事重,不可废缺。可如遇无子孙子者,宗子七十依然而可再娶。如若宗子有子孙,七十之后当传家事于子孙了。
邓紫光整理得要领,按自己的思路作文章:家有祀则不绝其家,国有祀则不绝其国。依“礼运篇”为人者当养生送死,祭祀则是联系生与死的桥梁,通过祭祀传承在家,兴旺其家。宗子肩负传家责任,不可令其家绝祀,必须有其后以接祖宗衣鉢,就是到了七十,也要把这个责任完成。此于个人则兴其家,于国则其国兴,家兴国兴则天下兴……
写完这道《礼记》题,邓紫光想起了哥哥邓子荐为自己的操尽了心,自己却没有完成他的愿望,于是便将第三题七言绝句《黄鸟》给一挥而就,既是对兄长的回复,也是考试的答卷。
使君初冠姿意翩,
却教从戎弃家园,
七尺昂藏捐国去,
纠心啼血为少年。
最后一句化用了《诗经.秦颂》中少年殉国君典故,歌颂的是捐国少年。邓紫光虽然对自己的诗不以为得意,但此时心境早被家国所据,心志皆有升华,只是还不自知。
第三题是要求稍显宽松,以秋为题作赋,邓紫光作得最为用功,修改几稿后才定稿,对自己对仗、韵律,兴比等技法虽不算很满意,但以辞明志已见火候。
第三天考策论,邓紫光自带兵后眼界已开,熟读深广各任帅使奏则后,更进一步了解治国治世如绣,需要得眼细心细,动作精细。此番的题目是《兴国策论》,邓紫光从岭南地理,人口及民生情况,到历史上几次大的波动,然后谈及广丁瑶峒较多,如何用其民治其民,又根据岭南各交易场情况谈了放宽马政、盐法、榷茶等对富国强兵的影响。
邓紫光越写视野越开,有很多问题要说,到酉时有人开始交卷了,邓紫光这才惊觉自己不能再写,按事先想好的收尾方式将文章结束,通读修改一遍,认真抄写,连晚饭不吃,到亥时总算操完,抬头一看,居然只有自己一灯在明,人家已经离开。
主考者正是咸淳七年状元张镇孙,此番收复广州的功臣。他收了邓紫光的卷子后,见邓紫光给自己行礼,便示意邓紫光可以离开。
看了邓紫光的卷子,望着邓紫光的背影,张镇孙对同僚道:不知这个考生是何人,看此气象,这考生当出一头了。
邓紫光考试完成后就想着在湛江和钦州的百十来人,他们在各交易场、渔场,码头,水军驻地潜伏,自己已离开他们快三月了。邓紫光找到霍公明,说自己等不急,要回湛江去找自己人队伍。霍公明道你别急着走,国舅还要见你。
邓紫光;还请阁老与国舅通气。
霍公明:好,你随我去见国舅。
侯爷在海上接见了邓紫光,问邓紫光考试如何?
邓紫光:感觉比过去好。紫光心中此时已无科举事,只想早日回去带领摧锋军上阵去。
侯爷:秋江贤弟不以本次恩科为意,也不出所料,心中全是军务。前番听得你说在广西、湖南、江西、湖北均有势力发展,现有个事情想和你商量。
邓紫光:国家所需要,邓紫光在所不辞。
侯爷:听你所述,你用兵长于动静相合,走与藏间,我与阁老,太后商量,不想让你将兵,想让你蛰伏起来。
邓紫光:如何蛰伏?
侯爷:情势风云变化,如果不利于我,你以为最坏结果是什么?
邓紫光听明白了,在静江,他已体会了全城玉碎。难道要再来一次?想到这邓紫光眼睛一红,心有绞痛,许久才缓地劲来。问侯爷道:北方有何消息了?
侯爷:湖,潮,泉,惠均已失守,这是这个月的事。情势还可能会更坏。
邓紫光起身问大人需要我做什么?
侯爷:选择一些信得过人手,隐居下来,用这样一支人马,接应和保护一些贵眷。
邓紫光想到靖康之乱,高宗因处出不在朝中,方才为赵家保留一只血脉,想到自己送给卫王的手串,觉得自己和他应还有缘分,便问:是卫王吗?
侯爷:赵家男儿都应以身许国。国在人在,国亡人亡。
邓紫光听了,心里又是一阵难过。突然问:大人在做最坏安排,难道真到那个时间了?
侯爷:未雨绸缪。你见见你要保护的人吧。叫晋国和信安二位公主进来吧。
两个五到八岁的小姑娘被一老媪牵手进来。
邓紫光见小孩子们用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他,连忙换出一付笑意样子:见过两位公主,好象我们是不是见过?
晋国公主:你给我兄长讲故事那天,我们就在幕后,吃饭时你在前面吃,我们在后面吃。你没有见过我们,我们见过你了。你给我弟弟一个手串,我知道。
邓紫光对侯爷道:公主冰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