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于是她微微颔首,抬步走向马车。
李忱眸光温柔,在两人错身而过之际,他用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低不可闻道了句:“只是想见你了。”
他含笑看着莲步姗姗仪态从容的少女,在听到他的话后,绰约的身姿一顿,回眸看向他的眼波,纵然隔着面纱,亦似盈着千言万语。
之后,她扶着丫鬟的手臂上了马车,他扬起的唇角都未放下。
薛淮川走到李忱身旁,低声提醒:“公子,该回了。”
李忱收回目光,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翻身上马,伴在粼粼行驶的马车旁边。
薛淮川见他目光未曾稍离马车片刻,再想到以他的身份,特特来接妹妹,倒是不枉妹妹对他的一番情意,不由为妹妹感到欣慰,随即想到近日京中传言,永和宫所谋之事,心思又是一沉。
*
隔着车窗上的绢纱帘子,隐约可见外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挺拔身影,以及那人时不时向车内凝睇的目光,采芩朝薛辞盈眨了眨眼。
薛辞盈不理她的调侃,转头问赵嬷嬷:“您累不累?”
赵嬷嬷摇了摇头。
许是人老了,事儿经得多了,想得便多,虽知老夫人与太后娘娘相交甚深,太后娘娘早有凤谕,可那是皇家呀,这约定又未落在纸面上,她心里头对这门亲事并不是那么笃定。
毕竟,相距千里,又过了这好几年,她虽看自家姑娘千好万好,可京中世家之中,不乏出色的女儿,万一有个什么变故......
这也是她不愿在梅溪养老,执意跟着薛辞盈回京的缘故。
今日,赵嬷嬷见李忱亲自微服出宫,只为来接薛辞盈,想来必是得了上意,又见两人相处之间,虽止乎于礼,可绵绵情意任谁都瞧得出来,一颗心这才放下了大半。
“嬷嬷已都好了。”赵嬷嬷拍了拍她的手,感慨道:“真真是万万想不到的机缘。”
李忱本是景佑帝诸多皇子中的一个,母亲许淑妃虽居四妃之位,可并无多少宠爱,景佑帝与先皇后是结发夫妻,情深意重,六宫粉黛在景佑帝眼中,只是为了堵住臣子之口,充数而已。
兼之,嫡子昭悯太子龙章凤姿,文韬武略兼备,又具仁孝之心,无论身份还是才智远超诸兄弟多矣,入主东宫众望所归。
谁知三年前的上元之夜,大皇子和二皇子谋逆,联手逼宫,昭悯太子为护景佑帝身负重伤,待端王率兵平息宫变,为时已晚,昭悯太子伤重难愈,不治而亡。
兄弟阋墙,本就令景佑帝心痛难当,昭悯太子一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景佑帝更是大受打击,险些一病不起。
余下的皇子年龄尚幼,景佑帝自觉余日无多,为稳定朝局,于同年秋册封李忱为太子。
薛辞盈的祖母与当今太后是金兰密友,薛辞盈幼时,祖母常带着薛辞盈出入宫廷,彼时李忱与她年龄相当,长辈们喝茶聊些家常琐事,孩子与孩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渐渐玩到了一块儿。
落在太后眼里,便觉有趣,景佑帝侍母至孝,遂令淑妃常将其送至德寿宫,以解太后晚年孤寂。
一来二去,两人常常相见,薛辞盈品貌不凡,李忱亦生得俊雅,兼之性子温和,尤其是待薛辞盈,极为迁就照顾,两个孩子年龄相当,渐渐互生情愫,虽没有挑明,但德寿宫和卫国公府均乐见其成。
原以为薛家能出个皇子妃,万万没想到更进一步,竟是个太子妃。
可太子妃,便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了。
从小看到大的姑娘,也见过她与李忱的相处,薛辞盈的心思她再明白不过。
可远的不说,景佑帝与先皇后伉俪情深,后宫亦不乏佳丽,薛辞盈的母亲,对自己的夫婿,亦是曾经一心一意的期盼,不也因他的朝三暮四,时常于夜里伤心垂泪。
只愿太子殿下,对得住自家姑娘这番舍生忘死的深情。
想到此处,赵嬷嬷眉眼虽俱是笑意,心里又止不住地泛起深深忧虑。
*
东华门离内城极近,半个时辰后,便到了卫国公府门前。
薛淮川下马,恭声请李忱入府一叙。
李忱也有此意,沉吟一瞬,便应下薛淮川之邀,正要进府之际,却有远远的马蹄声传来,不一会儿便到了近前。
来人是东宫总管袁欢手下的内侍良材。
良材满面焦急,连滚带爬地从马上下来,匆忙行了礼,便道:“淑妃娘娘请殿下即刻入宫。”
李忱面色一沉:“为何?”
他今日,是想与心上人多呆上半日的。虽说人多口杂,也未必能说得上几句话,可便是看着,心里头也是欢喜的。
良材擦了擦汗,期期艾艾:“奴才不知,想来定是极要紧的事。”
李忱久久未语,良材抬眼,顺着李忱的目光望过去,见车帘掀开,羊脂白玉般的素手搭在车前的小丫鬟肩上,随即眼前一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