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相别春光(一)
百里村的初夏多雨,雨后空气潮湿,到了仲夏,家家户户屋檐下都长了些青苔、花藻。
棠雪家的房子比较新,她们搬来后的前五年屋檐还是干干净净的,到了第六载,屋檐上开始冒出星星点点的新绿。而今又五载过去了,棠雪家后院屋檐上的花藻生的层层叠叠,依附在垂下的藤花上,随风摇曳。
棠雪坐在树荫下做女红,她做得认真且专注,后院无声,格外寂静。
“吱呀”一下,沉重的暗红大门被人推开,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快步向前厅走去,扬起尘土暗示了送信的路途遥远。棠雪被这脚步声打断,抬头望向大门口。
门并没有关。待尘土消散之后,门后探出个脑袋来,淡紫色的儒裙,头戴梨花小簪——是个少女。
见棠雪抬起头,那少女喜上眉梢,足边轻纱微动,“嗖”地一下蹦到棠雪面前,朝她摆摆手“棠雪,好久不见呀!”
棠雪“噗嗤”一声笑了:“笙梨,别逗了,也就三天没见而已。
“哎呀,三天就很久了嘛。”笙梨撒娇道,她回望了一眼大门,似有些怀念,“说实在的,我倒是很久没走过你家大门了,这么多年还是那么气派。”
笙梨和棠雪今年刚好都是及笄之年,苏先生现在仍在办义学,但当年的小孩换了一批又一批。农家孩子十几岁早便学着当家,笙梨也在两载前结束学习,成为梨林和花间酒坊的小当家。
“你爹也不喜欢我经常找你玩,见我从大门进来,说不定会一口吃了我呢,所以我只好走后花园的小门了,偶尔还翻翻墙。”笙梨挠挠头,“我刚刚看见信使进来,便跟了上去。说起来,这竟是我两年间第一次走大门呢。”
“好了,别废话了。说说今天来有什么事?”棠雪把手中的针线和绣到一半的帕巾放进竹篮,问道。
“啊,这个啊,差点忘了!”笙梨一拍脑袋,伸出一根手指头,脸上笑意盈盈:“我是来告诉你,今年的棠梨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梨酿酒吧!”笙梨拉起棠雪,“走吧,走吧!”棠雪回头看了她爹的书房,她吁了一口气,跟着笙梨出门了。
迎着夏风,沐着阳光,两人边走边摘梨,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笙梨带着棠雪住西北走。
筐里梨子摘满了,笙梨和棠雪来到了山脚一棵茂密的大树下。笙梨空出一只手拨开枝叶,山洞露出它的真面目,笙梨开心地比了个“请”的手势:“看!玉笙洞。”
“好久没来了呢。”棠雪缓步走进洞中,环顾四周。“哇,这这这…”棠雪忍不住惊叹。
“我把玉笙洞布置得不错吧!”笙梨自豪地向棠雪介绍,“这几年我把自己酿的酒大部分都收藏进了这里,尤其是棠梨煎雪。”
说着笙梨转过了头,指着中间那一排酒道:“你看,我们这几年年年都要酿棠梨煎雪,这些都是我存在这的。”一瓶瓶棠梨煎雪,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酒壶整齐地陈列在洞中环境条件最好的地方。棠雪顺手捧起一瓶,半开玩笑地问:“来都来了,不如送我一瓶可好?”她的指尖敲击着壶身,赞许道:“作为你的酿酒师父之一,笙梨,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当然可以啊,其实也没那么好啦。棠雪,我也有收藏你酿的棠梨煎雪哦。我带你瞧瞧。”笙梨有些不好意思。
两人在玉笙洞中逛了一圈,提着酒背着梨又走了出来。沿着小径,掠过树荫,笙梨和棠雪撷着梨果畅聊,缓缓而归。
言谈间,姑娘们不觉已至街市。村里市集依旧同往日般热闹,可置身其间,却隐约觉得有些不同。
街上人熙熙攘攘,棠雪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放眼一看,行人们皆着素衣,无鲜艳之色。街边有一户人家,门上贴着“囍”字,门前悬挂着大红灯笼,窗前吊起红纱。
“这户人家是有人要成亲了吗?”棠雪问笙梨。“是老李家的大儿子,要迎娶邻村姑娘,在庭院作席,请全村人喝喜酒呢。”笙梨解释道。
“那他们的婚宴办了吗?”“没有。”
“为何?”棠雪追问道,“难不成东西没有准备齐全?可是我从他们房屋的布置来看,并没有什么欠缺呀?”
“不是的,李大叔几天前还准备给每户人家发请贴呢,但这两日不知为何没再提起。听阿爹说,他家最近不会办婚宴了。”笙梨也面露疑惑之色,悄悄靠近棠雪说,“其实今日我还有个问题要请教你,你读书多,知道为什么这两日百姓们都穿着素服吗?”
“这个…”棠雪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想起了多年前给笙梨讲的她爹的故事。棠雪沉吟片刻,并不急于回答笙梨的问题,反而有些小心翼翼地问:“笙梨,你有看清在你前面进来的信使的穿着吗?”
“嗯…”笙梨对这个问题感到些许奇怪,她回忆了片刻,说道:“她好像穿的是墨黑的肠衣,提着一个铜色的信笼…哦,对了,他腰间挂了一块令牌,上面似乎刻着‘京’字。”
“素衣,婚礼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