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陈语清听得如痴如醉,几曲下来,如听仙乐耳暂明,身心都放松下来。许淮之那双白皙修长的手在键盘上舞动,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指尖处轻盈的跃动,生出婉转悠扬的音。
陈语清的思绪随着音符重新活跃了起来,脑海里闪过一个灵感。
许淮之问她想到了什么,陈语清说道:
“看到你弹钢琴,我想到唐诗宋词从前就是用来唱的。文学和音乐都是表达自己情感的外化形式,为什么不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呢?小时候我记得我还写过几首歌词,或者把诗词唱出来。让歌词中蕴透着文学的芳香馥郁。”
许淮之回应道:“你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呀。”
“我也是看你弹钢琴突然想到的,但是我对五线谱什么的一窍不通。”
“这些东西我可以教你啊,有我在,包你学会。”
“这样的话,我想试试写歌词,或者把诗词变成歌曲。但是我还不确定能不能成功。”
“别想那么多,我们先尝试着开始,万一做着做着就成功了呢。”
许淮之接着说:“你不是特别喜欢听余孟申老师的歌嘛,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和他关系很好,我们可以通过他,和余孟申见个面交流一下。”
余孟申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被众多文艺青年手抄到小本子上的程度,在众多口水歌盛行的时代,他的歌可谓是一股清流。每一句歌词都是意境和意蕴完美的结合体,自然又不造作,优美但不矫揉。听他的歌像是漫步在烟雨江南,像是沉浸在宁静山林。初听惊艳,像是一涓澄澈的冰泉;再听入心,像是一杯唇齿留香的陈酿。
“如果真的能和他见面交流,那可太好了。”
许淮之托朋友的关系,联系到了余孟申。他听说了陈语清的故事,也对此很感兴趣,表示愿意约个时间和陈语清见面交流。
余孟申刚刚过四十岁,陈语清见到他觉得比想象中平易近人,没有艺术家的架子,倒像是一位和蔼儒雅的人民教师。
余孟申和陈语清简单地交流了几句,陈语清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余孟申听了之后,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你的笔名是不是茉莉奶绿,我记得我还看过你写的《功不唐捐》呢,写的真的很好,后来被拍成电视剧,我还特意去追过。”
陈语清真的没想到余孟申会看过自己写的小说,惊喜之余连忙说道:
“您能看我的小说我实在是太荣幸了!”
他们又谈论了很多有关文学的问题,余孟申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华、思想、悲悯的情怀,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成就已是很不容易。
余孟申看到陈语清想到了自己,他很愿意把一些关于写词作曲的经验技巧教授给陈语清。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语清的悟性很高,余孟申传授的经验一点就透,余孟申也发现她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极具灵性,在乐感上也有很高的天赋。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的交流时间,二人却交谈甚欢,成了忘年交。
“想当初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三十多岁以后工作才慢慢进入正轨,你现在已经比当时的我优秀太多了。加油,年轻人,只要你一直坚持你的热爱和理想,终有一天你会有所成就。”余孟申鼓励她道。
“嗯嗯,真的谢谢您的指点,我会继续努力。”陈语清感谢道。
回到家后,陈语清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自己开始和自学研究起来作词和作曲的系统知识。果然艺术都是相通的,陈语清思如泉涌,灵感井喷式迸发。陈语清没日没夜的开始钻研作词,疲劳但享受。
自学一段时间之后,她已经创作了十多首歌词,并成功投稿。不久之后,就有歌手和唱片公司联系了陈语清。
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被眼睛看到,还可以被耳朵听到,陈语清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
陈语清决定以后在写作的时候,还要多练习写歌,自己接下来还要写几篇关于文学和音乐关联性的文章……
回想这几个月的努力,陈语清不仅感谢自己,还想感谢一个人,那当然是她全世界最好的男朋友许淮之啊!如果没有许淮之,她可能永远不会有自信开始这一切,她也不会见到余孟申,她小时候梦想的种子也不会发芽,更别说结出成功的果实。
陈语清给许淮之打电话,说要给他个惊喜。
许淮之正在家里看陈语清写的书,一边阅读一边感叹自己女朋友真是太棒了,自己何德何能能遇见她。
世界上从不缺有才华的人,缺的是懂得欣赏的人,愿意为你鼓掌的人。
陈语清一进门,就扑到许淮之怀里,像树袋熊一样“挂”到许淮之身上,手臂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在他耳边说道:
“我成功了,我写的那首歌发表出来了!”
“天哪,你也太棒了吧!不愧是陈老师!我